本報訊(見習記者 徐一凡 記者 魏海政)從下單到送達僅需3分30秒,起降誤差不超過3厘米……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搭載AI網格碼導航的無人機正“飛速”重構校園物流體系。近年來,萊蕪職院率先投身“低空賽道”,探索出從低空路網起步的產教融合路徑,為區域低空經濟發展注入職教新動能。
在物流領域,傳統人工配送面臨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有安全隱患等痛點。萊蕪職院瞄準行業瓶頸,通過無人機搭載的4K攝像頭與激光雷達采集地理信息數據,將無人機起降誤差精準控制在3厘米以內,實現“厘米級”精準投送。
低空經濟的“起飛”離不開人才培養。前不久,萊蕪職院2025年暑期無人機應用技術師資培訓班開班,30多名來自校內外的“未來飛行家”齊聚。“通過這場培訓掌握了很多電子遙控技能,更重要的是,這個活動讓自己建立起了全新的行業認知。”長期做餐飲的王建兵說。在萊蕪職院,低空經濟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了教學、研發、應用的深度融合。
為推動課堂教學迭代升級,萊蕪職院瞄準校企共建。目前,學校已有100余名學生參與系統研發與運維,孵化出“無人機4S服務”等創業項目。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專業2024級學生鄧紅浩,一直跟隨教師深度參與前期三維圖繪制及低空路網搭建,迅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低空經濟人才”。他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與積極的實踐表現,承擔了低空空域管控服務中心的宣講工作,并獲得北斗伏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認可。據了解,目前學校已聯合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濟南低空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北斗伏羲等機構成立全國首個低空經濟市域產教聯合體,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耦合。
通過校園物流應用示范場景,萊蕪職院正在構建育才、就業與商業的協同生態。今年3月以來,該校低空項目直接創造本地就業崗位6個,帶動世紀城商圈整體營收增長40%,其中3家傳統小吃店日均營業額從100元躍升至近千元,形成“崗位增加—就業增收—經濟循環”模式。
“學校以‘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為核心,構建起‘產業學院—管控中心—示范場景—培訓基地’四位一體協同體系,探索出一條產教融合創新路徑,為區域低空經濟發展注入職教新動能。”萊蕪職院黨委書記孔祥敏說。
根據低空學科產教融合規劃,萊蕪職院將以校園為起點,努力探索“15分鐘低空生活圈”,力爭實現生鮮配送、醫療急救等場景加速落地。在產業引領上,萊蕪職院的低空實踐將為濟南申報國家低空經濟示范區提供技術驗證,助力山東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一張“空地協同”的智慧網絡,正在悄然改變城市服務的未來圖景。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14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