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提出,建設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把職普融通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對于什么是職普融通,為什么要推進職普融通,怎么推進職普融通,基層實踐中還存在種種認知上的偏差與行動上的迷茫。人們容易誤解,認為職普融通就是在中等教育階段加強普通教育,需要設置另一種類型的學校來替代中等職業教育,給中職的發展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其實,職普融通是國家教育體系建設的需要,是一種教育的理念,推進職普融通要強化的恰恰是職業教育的類型屬性,要發揮的是它在全面育人當中的獨特作用,具體而言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職業啟蒙教育。國家教育具有基礎性、先導性與戰略性等特點,發展教育需要有整體性、長遠性的考慮。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經處于一個新階段,與這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應,教育體系當中的就業出口必然逐步后移,但職業啟蒙卻是越早越好。在義務教育階段,需要開展職業啟蒙教育,讓孩子們更早地了解職業、接觸職業,產生職業生涯的規劃意識。長期以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是相對缺失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展職業啟蒙教育”,表達的正是這種教育發展的戰略需要。其實,職業啟蒙教育并不需要另搞一套,黨的教育方針一直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勞動教育是職業啟蒙的最好載體與手段,從體驗入手,扎實推進勞動教育的落實,是職業啟蒙的體現,也是職普融通的應有之義。
二是滲透融合教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教育分化發展的結果,它們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育人中有其獨特的作用,普通教育強調知識的傳遞,為知識型社會奠基,職業教育強調技能的傳承,為技能型社會服務。人的發展同時需要兩個方面知識的學習,即符號性知識與行動性知識,普通教育需要加強行動性知識的學習。事實上,普通高中的課程經歷了多輪次的改革,倡導實踐性學習、項目化學習、跨領域學習,這些改革的價值取向都是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通過行動獲得個體的經驗性認知,彌補符號性知識學習的不足。從本質上看,這些改革的特征與職業教育的項目化課程高度吻合,即學習的內容主要是“行動性知識”,通過行動來學習,獲得的是能力的發展與素養的形成。推進職普融通,更應強調的是在普通高中滲透職業教育的課程理念,通過技能性課程、項目化課程的開設,促進“知識融合”“素養形成”。
三是連續發展教育。大規模職業教育不同于職業培訓,它是一種規范化的學歷教育,必然包含普通教育的成分。推進職普融通,就是要發揮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各自的優勢,克服各自的局限性,其落腳點是更加全面地育人。因此,職普融通不是點上的作為,必然與中高職一體關聯,在我國經濟較發達的省份,中職以專業組織教學,強調文化學習與技能學習并重,開展升學的預備教育,本身就體現了綜合高中的特點。高職推進“雙高”建設,尤其是職業本科,強調產教融合,理實一體化育人,這一體系設計與育人過程是職普融通的結構化表現。職業教育要為學習者構建一個連續的發展通道,實現人的持續培養,從知識、技能的獲得,到能力、思維的發展,再到素養、精神的形成,最終“具身化”為學習者的身心機能,這種身心機能在職業活動中可以穩定輸出,成為現實生產力,職普融通要實現的正是這種新質生產力的培養。
由此可見,職普融通是一個體系性概念,它反映了三種階段性的關系,即在義務教育階段表現為職業啟蒙,在高中階段表現為職業教育課程的有機滲透,在人的發展當中表現為連續的能力與素養培養。因此,職普融通的推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逐步擴展的過程,推進需要形成可靠的經驗與范式。但職普融通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即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逐步融通成為一個更加強大的育人體系,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ㄗ髡邌挝唬赫憬‖F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金華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02日 第0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