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你終于來了。”近20年過去了,青海省囊謙縣第一完全小學教師王雪蓮還記得自己跨越1000多公里來到學校時,老校長說的第一句話。克服高原反應,熬過漫長苦寒,作為首批特崗教師的王雪蓮就像一朵雪蓮花,牢牢扎根在地處海拔3700米高原的小學。
“老師,您別走。”16年過去了,黑龍江省樺川縣橫頭山鎮中心校教師袁艷敏還記得孩子和家長的那份挽留,這成為她選擇特崗教師的最大動力,因為“這份被需要的感覺,比啥都珍貴”。
2006年5月,“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以下簡稱“特崗計劃”)啟動。20年來,從王雪蓮到袁艷敏,118萬名特崗教師奔赴中西部地區22個省份、1000余個縣,堅守在3萬余所農村學校,為鄉村教育注入新鮮血液,在廣袤田野點燃希望之光,用青春寫下鄉村教育振興的生動篇章。
他們,創造許多“第一次”
一項政策,改變了千千萬萬人的命運。
“當時,教師數量不足、質量偏低的問題嚴重制約農村教育發展,新的補充機制亟待構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鄭新蓉回憶起當年設立“特崗計劃”的初衷。
作為中央實施的一項面向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的特殊政策,“特崗計劃”的創新之處在于,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縣縣以下農村學校任教,創新農村學校教師補充機制。
特崗教師的到來,創造了許多“第一次”。
2007年,22歲的怒族小伙桑磊來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捧當鄉中心學校擔任特崗教師,成為全鄉第一個念過大學的教師。
費寶莉2007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計算機專業,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朝陽村朝陽小學任教,是學校創辦以來的第一位大學生女教師。
第一次有了音樂課,第一次有了科學實驗課,第一次有了心理健康輔導,第一次有了健美操隊……特崗教師的到來,給鄉村帶來了更多希望,為鄉村孩子種下了夢想的種子。
2009年初,國家決定擴大“特崗計劃”的規模和實施范圍,由原來的12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兩基”攻堅縣擴大到中西部地區22個省份的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
隨著特崗教師招聘規模不斷擴大,補助標準也不斷提高。不僅“特崗計劃”中央項目的規模在擴大,各地也因地制宜積極推動地方“特崗計劃”落地。有關資料顯示,“特崗計劃”集中補充了大量英語、信息技術、音體美等鄉村短缺學科教師,有效緩解了鄉村學校因缺乏教師無法開齊開足相關課程的難題。
“特崗教師是中國教育百年現代化艱難歷程中最特別的‘鄉村教師’,他們的奉獻和作為將為國家教育均衡發展以及鄉村建設帶來深刻影響。”鄭新蓉動情地說。
千萬里,我追尋著你
“最難的時候,我也曾想過放棄。”作為山西省首批特崗教師,2009年9月被分配到臨縣曲峪鎮初級中學校的張杰回憶往事說。
這樣的念頭,桑磊也曾經有過。但他們都堅持了下來。
2011年,張杰和同為特崗教師的愛人王秀秀一起來到臨縣林家坪鎮初級中學校,開學那天,全班50多名學生只有30多名來報到。兩個人背上干糧、帶上水,開始挨家挨戶上門做家長的工作,花了將近兩周時間,成功勸回了所有孩子。
從那次開始,風里來雨里去,夫妻倆每年都堅持走訪班里每個學生家庭,改變了無數孩子的命運。
“作為一名從廣西邊境走出來的孩子,我深知教育對邊境山區的意義。這里的孩子很多是留守兒童,他們需要的不僅是課本,還有愛和關注。”2020屆特崗教師、廣西憑祥市憑祥鎮中心小學教師李斯婷說。
“因為特崗教師的到來,鄉村孩子的興趣被激發,理想被點亮。而特崗教師在與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個人價值也得以實現。”2013屆特崗教師、湖北省宣恩縣沙道溝鎮樂坪小學教師葛李建笑著說,這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過程。
“三年之期”變一生之約
特崗教師的專業提升一直是教育行政部門關心的大事。
2010年,“國培計劃”啟動實施,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區開展包括特崗教師在內的鄉村教師、校長培訓。7屆“青椒計劃”公益性培訓連續開展,累計培訓全國27個省份798個區縣近16萬名特崗教師。
從2018年起,在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的指導下,“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每屆遴選300名鄉村優秀青年教師給予資助并開展多種形式的培養、支持,提升鄉村教師的職業榮譽感,讓更多的鄉村教師被看見。特崗教師黃春立、李平就在其中。
國家在行動,地方有呼應。
在湖北,有一所特別的“星辰學校”,每年暑假專門開展培訓,在特崗教師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這項培訓已開展20年,不僅對湖北新上崗的特崗教師開展崗前培訓,也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特崗教師進行在崗培訓。
“點亮一名教師,就能點亮一群孩子。”培訓負責人、湖北省教育廳教師管理處處長趙耿介紹,今年湖北省被納入教育部教師教育創新機制改革試點省份,“星辰學校”將進一步總結經驗,為特崗教師培養培訓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下,特崗教師的發展和成長勢頭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
2012年,特崗教師劉秀祥回到家鄉貴州省望謨縣任教,在學校發起“助學走鄉村行動”,為貧困學生募集助學金1300多萬元,惠及學生4200余人。劉秀祥2022年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并獲得2020年全國“最美教師”等榮譽。
2012屆特崗教師王祥如在山西省臨縣劉家會鎮白家坂寄宿制小學任教,2024年榮獲全國模范教師榮譽稱號。
2017屆特崗教師鄒明月以面試和綜合成績雙第一的成績考入江西省新干縣沂江鄉中心小學任教。6年里,她從“教學小白”成長為省級“智慧教育平臺應用專家”。
2020屆特崗教師李國蘭作為寧夏“特崗計劃”的受益者重返母校海原縣賈塘鄉中心小學,從青澀的畢業生成長為千余名孩子的大隊輔導員。
二十載春秋,特崗教師從“新鮮血液”成長為“中流砥柱”。他們中有的成為全國“最美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有的成為名校長、名教師,輻射引領更多教師走向卓越;有的走上了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接受國家給予的最高榮譽和表彰。
到鄉村去建功立業,不負青春,不負時代!
為了讓特崗教師被更多的人看見,從2015年開始,教育部舉辦全國優秀特崗教師巡回報告團活動,他們的故事激蕩人心,感動著千萬個有志于奔赴鄉村的年輕人。
在2009屆特崗教師、河北省威縣常莊學區教師李亞波看來,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送走多少學生”,還在于“留下多少精神財富”。當孩子們帶著善良、堅韌、擔當等品質走向世界,那才是教育最珍貴的“果實”。
現在,這份“果實”沉甸、厚重。
“在高考填報志愿時,我選擇了‘荊楚優師計劃’,也想像余媽一樣到鄉村去,幫助更多的孩子實現夢想。”湖北大學“荊楚優師計劃”大二學生張莉莉說。她口中的余媽就是特崗教師、湖北省竹山縣竹坪中學教師余星月。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改革,推動‘特崗計劃’升級,以前重點解決農村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均衡的問題,現在要關注質量問題,促進量質齊升。”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俞偉躍說。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一個人到一群人,二十載春風化雨,百萬特崗教師用青春與熱血,把愛的種子撒向神州大地最需要的角落。他們守護的不只是一所學校,而是一個民族的明天。未來,他們仍將扎根鄉土、仰望星空,與鄉村孩子一起奔赴更加遼闊的天地。
數說“特崗計劃”20年
118萬名 累計選聘118萬名特崗教師
1000余個縣 他們奔赴中西部地區22個省份、1000余個縣
3萬余所 他們堅守在3萬余所農村學校
76.23 % 通過“特崗計劃”等帶動,鄉村教師隊伍學歷水平大幅提高,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占比達76.23%
數據來源:教育部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10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