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開局之年。基礎教育的發展具有基礎性、全局性意義。加強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基礎工程,要在三個方面著力。
一、加強農村教育建設是重點
我國基礎教育已經有很好的基礎,義務教育鞏固率在95%以上,高中階段教育已經基本普及。但當前農村教育仍然是教育發展中的短板。沒有農村教育的現代化,便不可能有全國教育的現代化。因此,需要加強農村教育現代化建設。需要根據城鎮化、人口遷移等因素,調整教育資源的配置。
發展鄉村教育,首先要把縣中辦好。縣中是鄉村振興、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鄉村振興要靠人才,人才的培養要靠教育。縣中辦好了,就能帶動鄉村義務教育的鞏固和發展,使農村孩子能在縣里接受優質教育。縣中辦好了,就能涌現出更多優秀學生,就會有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
辦好縣中,需要建立“市縣結合”的管理體制。因為不同縣域的經濟、文化等發展有很大差異,如果僅以縣域為單位治理縣中,有些縣可能缺少相應的資源。需要市域優質高中幫助縣中,市縣結合,共同提升教育質量,培養更多的優秀學生。
要加強城市優質學校對農村學校的幫扶。這種幫扶要有計劃地長期進行,包括課程建設、教師交流、活動項目的交流,真正起到幫助農村學校改變面貌、提高質量的作用。
二、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了優秀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規劃綱要》將“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專門列為一個章節,提出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等。健全教師教育體系,要把各級各類師范院校辦好,特別是要加強地方師范院校的建設,增加地方師范院校公費師范生的名額。要重視在當地院校培養師范生,這樣學生畢業后到鄉村學校任教,才能下得去、留得住。《規劃綱要》特別提出,要“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這很重要,只有讓教師享有崇高的社會聲望、受到社會的尊重,教師才會有幸福感,才能激發其教書育人的熱情,教師才能不斷主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要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我國教師隊伍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教師太少,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除了“國優計劃”在研究型大學培養研究生學位的優質專業教師外,還要加強在職教師取得研究生學位的教育,普遍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三、深化教育改革是動力
落實《規劃綱要》要以改革為動力。推進學校育人方式改革,我們已有很多成功經驗。如實施九年一貫制可以減輕初中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育質量。同時,可以減輕學生升學壓力,營造良好教育生態。此外,要改革教學方法,把教師“教”轉變為學生“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規劃綱要》提出,促進“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這是未來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趨勢。學生高中畢業后不可能都考上大學,而且考上大學后也會選擇不同專業,高中應該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成長條件。高中階段的課程設置要多樣化,以課程多樣化支撐學生個性化發展。為此,可以設置不同模塊,如理工、技術、經濟、文學、藝術、體育等模塊的課程,以適應不同學生發展的需求,使人人都有成才的機會。
(作者系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28日 第0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