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調動,我來到了一所新園。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我發現一些教師工作拖沓,布置的任務總無法按時完成;一些教師遇到問題不會主動思考。經過深入研究,我發現這些問題既有態度原因,也有能力因素,但歸根結底是教師缺乏成長內驅力。于是,我從教師成長內驅力喚醒的關鍵要素入手,讓教師在職業認同中找到歸屬感,在專業提升中形成職業自信,在評價激勵中形成持續循環的驅動效應。
浸潤式價值喚醒
內驅力的源泉是對事業的熱愛與執著,然而,在現實中,部分教師僅把工作視為謀生的手段。因此,激發教師的教育熱情,讓他們感受到工作的幸福,從而增強集體榮譽感與責任心,顯得尤為重要。
開學不久,幼兒園迎來了縣教壇新秀比賽。我們認真準備,最終獲得了一等獎,這是幼兒園首次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我抓住機會,不僅對獲獎教師進行表揚,還請她分享備賽過程和教學心得。這讓教師深切感受到幼兒園的興衰與自己的努力息息相關。同時,每次大型活動后,我都會在教師大會上回顧活動的精彩瞬間,表揚每一位努力付出的教師。在掌聲中,教師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集體榮譽感油然而生。
此外,我們還定期開展“微光時刻”故事會,大家共同講述榜樣故事,讓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們曾分享過一名教師的故事:她班上有一個性格孤僻的特殊孩子,她查資料,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每天耐心陪這個孩子做手工,鼓勵他參與集體活動。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孩 子終于開口講話了,并慢慢融入集體生活。這些故事,慢慢喚醒了教師的熱情,促使他們開始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
靶向式專業賦能
鑒于年輕教師教學經驗匱乏,一些老教師又存在思維固化的問題,我們構建了“診斷—支持—突破”的精準幫扶機制。
王老師是一位充滿教育熱情的年輕教師,但總覺得不少工作無從下手。一次,她苦惱地說:“我想圍繞節氣跟孩子一起創設春天的環境,但不知道從哪兒開始。”我微笑著追問:“你為什么選擇從節氣入手呢?”王老師說:“節氣與自然現象息息相關,幼兒容易感知。”通過對話,我發現王老師很有想法,只是缺乏系統的梳理。于是,我們共同探討,梳理課程行進的思路及環境的布局。同時,我們還針對環境創設的共性問題開展了一次集中研討,王老師主動分享自己的創設思路和實踐過程。這次研討,不僅拓展了王老師的思路,也促進了全體教師專業成長。
章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但在區角材料投放等常規性工作中總是滯后。一次巡班,我發現她很擅長做家長工作,就請她為年輕教師分享家園溝通經驗,并在全體會議上表揚她的工作方法。這次表揚讓章老師的工作態度悄然轉變,她變得積極起來。后來,章老師提出希望外出學習。回來后,我們請她分享學習心得。此后,她開始主動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燃起了工作熱情。
差異化評價激勵
科學有效的評價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重要的驅動作用。我們希望通過精準的評價,幫助教師全面認識自己,持續前行。
我們打破傳統評價模式,構建包含核心指標、加分項指標和個性化指標在內的評價體系。核心指標即師德修養、專業實踐能力、學習研究能力,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加分項指標主要針對教師課題論文寫作成果、參加業務比賽獲獎等。個性化指標是根據教師個人興趣和能力制定的指標,如針對新教師提出“形成班級管理有效經驗,并在園級以上活動中進行分享”,針對骨干教師提出“每學期開發1—2個有質量的班本課程,并在縣級以上活動中進行分享”等。
為及時了解教師專業發展情況,我們采取“循證—評價—反饋—激勵”的循環評價機制。首先,結合教師“個人專業成長檔案”,審視教師在不同階段的工作態度和思維變化。通過“雙月成長對話”,幫助教師找到最近發展區。其次,搭建展示平臺,讓教師發展看得見。比如,為新手教師設立“成長分享會”,為骨干教師設立“教學示范課”平臺。
教育的真諦在于讓幼兒快樂成長,而園長的使命則在于為每一位教師營造充滿幸福感的工作環境,讓他們臉上有笑、心中有愛、眼里有光,對未來充滿希望。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山水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02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