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日]猿渡靜子著,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是《窗邊的小豆豆》的姊妹篇。在本書中,《窗邊的小豆豆》一書責任編輯猿渡靜子以知識考古學的趣味,挖掘小豆豆背后的故事。
無論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都會義無反顧地喜歡上小豆豆以及巴學園的種種美好。我們知道《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很好,但有時候這種好卻不知從何說起。猿渡靜子以百科全書的方式來撰寫與小豆豆有關的一切詞條:大至學校層面,巴學園是如何授課的,電車教室的由來,午餐的構成,學校的藝術氛圍,小林校長的教育理念;小至家庭層面,小豆豆的爸爸媽媽,還有小豆豆的朋友和同窗;甚至《窗邊的小豆豆》一書與中國的關系,全都一網打盡。
巴學園的校門是用矮矮的樹做成的,樹上還長著綠色的葉子,電車教室里沒有固定的座位,也沒有固定的課程表。在小林宗作校長看來,教育必須是無拘無束的自由,教育必須只告訴孩子真相,教育不能無視孩子的感性,這些教育理念來自杜威的“兒童中心論”。猿渡靜子提醒道,所謂以兒童為中心,并不意味著兒童以自我為中心,可以隨心所欲,而是重視兒童自身的個性、興趣和關注點,對他們進行教育,讓他們能夠獨立學習。閱讀《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我們可以從中了解日本現代教育制度與教育理念。
在巴學園,散步也是上課。小豆豆他們的散步,源于日本大正時代的自由教育以及通識教育,其代表人物是樋口寬次郎。樋口認為,在教學中親眼所見、親手觸摸實物,比使用文字與圖片更為重要。他因此創造了行動主義教學,被譽為“兒童的發現者”。“他們發自內心地認為,野外是很好的教學場所,散步是極佳的鍛煉方式。藍天為屋,山林為壁,綠草為席,巖石為地,自然為書,自然為筆,自然為紙,自然為硯,用耳傾聽,用眼閱讀,諸如此類的教育方式被稱為‘行動主義教育’。”這種行動主義教育,同中國本土固有的互動式教育相似,像孔子、朱熹、王陽明之于弟子,主要的交流形式就是對話,師徒的對話講習發生在大樹下,在溪谷中,在酒會上,在野餐中,在田野里,在月光下散步時。
正是因為擁有上述教育理念,小林校長才會請農民來上課,才會有為患有侏儒癥的高橋君量身定做的趣味運動會,才會有“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充滿愛意的便當,才會有魔幻的電車教室,才會有那句溫暖感人的話語——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是的,正是“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這句話,讓那個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小豆豆,成長為女演員、主持人、慈善家和作家,其對話節目《徹子的小屋》接待了近兩萬名人,并于2023年九十高齡時再次執筆創作《續窗邊的小豆豆》。猿渡靜子說:“這個‘真是’是一種強調,用來修飾‘好孩子’,比直接說‘你是一個好孩子’,仿佛更有力量,但孩子耳中聽到的‘重點’,會常常是他們內心真正在意的‘好孩子’。”的確,“你是一個好孩子”只是一個判斷句,加上“真”以后,植入了更多情感、更多信任與鼓勵。“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這句話,最終也成為本書的書名,是對《窗邊的小豆豆》一書的高度概括,相信會影響越來越多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
在書中,猿渡靜子還向世界各國讀者展示了日本社會風俗史、日本文學藝術史。她饒有興味地描繪了日本這個“鐵道上的國家”,認為鐵道教育能讓孩子了解數字與地理的相關知識,電車的形狀、顏色、線路名稱等各種信息,能鍛煉孩子的記憶力、認知力、判斷力、思考力。她指出《窗邊的小豆豆》書中的宣傳藝人,在日本有一個專屬的名字“罄咚屋”,他們身著華麗的演出服飾,一邊演奏樂器一邊在街上行走,類似于中國婚喪嫁娶時的樂隊。她考證出小林校長在巴學園推廣的韻律操源于瑞士作曲家達克羅茲,注重“自由”和“自然”,可以培養孩子人格形成的三大要素:心(好奇心、探索心、競爭心、向上心、自立心)、力(注意力、集中力、理解力、判斷力、表現力)、性(社會性、協調性、感受性、積極性、創造性)。她拈出俳句詩人小林一茶與校長小林宗作的因緣——小林校長引導巴學園的孩子們把創作俳句當成一種樂趣與情趣,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尋常的生活。
全書語言淡雅雋永,溫柔敦厚,蘊含詩意。比如作者寫到電車教室時說道:“當一個青春十八歲的孩子,坐著一輛輛小火車,徐徐而行,一路是窗外別樣的絕景掠過,那該是一種多么治愈的體驗與成長啊。于是在久長的歲月間,電車的咣當咣當聲,成為電車教室一個永遠不愿醒來的夢的背景音。”小豆豆和“小豆粉”們,也會在電車的咣當咣當聲中,一日日成長起來,一日日回望童年與發現童年。
(作者系北京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05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