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動起來,心情嗨起來。 資料圖片
區域簡況
地處山東半島南部的青島市現有中小學1077所、在校生131.89萬人,是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承擔全國校園足球人才培養改革和新型校園足球學校建設等改革試點任務。
青島市著力打造學校主導、家庭盡責、多方協同的共育模式,以三方協同發力、同向同行,助力每一個生命向陽而生、健康成長。
學校主導,夯實育人“主陣地”
積極營造關愛支持、健康陽光的校園環境,是青島市著力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重頭工作。
育心:全市各區(市)至少配備1名心理教研員,每校至少配備1名專職心理教師;組織專家和一線教師共同研發了4個學段85節《心理健康課程系列參考教案》,讓這門課成為學生聽得進、樂于學、能受用的精品課程。同步開展的還有局長、校長聽評心理健康課,強化間周一次心理健康課的落實。
健心:深挖各學科的心理元素,探索構建“五育+心理”“雙師”課堂,落實“校內綜合運動2小時”“一天一節體育課”。各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課和活動有機融入體育課、大課間、社團、課后托管等,推動每名學生掌握2項以上體育技能、1—2項藝術才能,為學生形成健康人格和陽光心態奠定堅實基礎。如青島十六中開設“心理+書法”融合課程、青島六十七中探索為心理預警學生提供“運動處方”,均有明顯成效。
護心:將學生心理健康篩查列入“市辦實事”,采用新一代測評工具建立“一生一檔”。出臺《中小學心理危機干預指導手冊》,制定管理干部、教師、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三級崗位職責清單,切實做好心理篩查“后半篇文章”。
家庭盡責,提升心理“支持力”
高度重視家庭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影響,青島市著力提高家長“育娃”能力。
家長全員“入校就學”。早在上世紀90年代,青島市中小學校就全面設立了家長學校,如今每學期2次共4課時的家庭教育指導課成為家長學校的“必修課”。
育兒妙招“隨時可學”。青島市上線包含3000余節家庭教育課程的“愛潤成長”資源平臺,打造“家長開學第一課”“教子有方”等欄目,讓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觸手可及”。今年春、秋兩個開學季的“家長開學第一課”,累計觀看超170萬人次。
特殊群體“上門送學”。對有心理問題或學習困難、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等重點學生群體進行重點關注,每學期由班主任和心理教師組成家訪小組開展入戶家訪,將教育政策、關心關愛、問計需求“三帶給”,將學生居家情況、家長意見訴求“兩帶回”,讓家訪既有關懷又有指導。
社會協同,共繪心育“同心圓”
青島市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系統工程統籌推進,變教育的“單打獨斗”為各方的“齊心協力”。
今年8月,青島市教育局聯合19部門出臺《青島市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公布首批60個“教聯體”社會資源單位,整合與學生健康成長有關的各類主體,落實育人責任。建立心理醫生進學校、心理教師進醫院的“雙進”交流機制,首批選派170名骨干心理教師到精神衛生醫院跟崗見習,有效打通了醫教溝通渠道。
依托青島高校和醫療資源優勢,組建了30人的市級心理專家隊伍,對全市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進行專業指導。聯合衛健、政法系統為全市所有中小學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副校長,連續5年開展“精神衛生專家進校園”,舉辦案例督導、心理講座、團體輔導等活動,受益師生家長超百萬。
依托鎮街(村社)建成的家庭教育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企業家長學校等陣地,盤活中小學、醫院、法院、大學等社會資源,聯合多部門組織百名志愿者為家長、學生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心理輔導、科普講座等線下服務。
?。ㄗ髡呦瞪綎|省青島市教育局總督學)
《中國教育報》2025年11月07日 第0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