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民族大學不斷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持續進行思政課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推動思政課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
學校經過十余年探索,形成了“四位一體”的大思政課建設格局。“四位一體”指“三維聚焦、三方協同、三式融合、三段貫通”四個方面有機結合共同聚力,推動大思政課建設。“三維聚焦”是指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主題報告三個維度共同聚焦的教育平臺;“三方協同”是指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過程中思政課程與日常思政、課程思政三方聯動,形成協同育人格局;“三式融合”是指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采取課堂專題講授、課堂討論、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三段貫通”是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形成三學段貫通的建設機制。
善用“三維聚焦”教育平臺,彰顯大思政課的價值引領
2011年,學校開始探索課堂專題教學、課堂討論、社會實踐“1+1+1”教學模式改革,后來稱之為“三三制”。該成果在2014年獲得自治區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在全部本科、專科生中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論》課程,采用“三三制”模式教學,全部采用混合編班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學校在充分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社會實踐的同時,組織教師到各學院作專題報告15次,做到學生全員覆蓋。其他4門思政課也制定了教學方案,共同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2019年,學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獲得國家民委教學成果二、三等獎各1項。
善用“三方協同”價值塑造育人課程共同體,確保大思政課的完善性
為了“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能夠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學校積極打造課程思政共同體,探索并構建有效的工作機制。第一,通過多種形式和載體強化全體教師對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重要性的認識,提升一線教師課程思政的認識自覺和行動自覺,著重解決課程思政從“會做”到“做好”的問題;第二,根據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從修訂專業課程的培養方案入手,重新審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實現正確的價值引領為目的,讓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之中;第三,建立馬克思主義學院專業教師聯系學院制度,開展輔導培訓、小班討論、答疑解惑、學生優秀作品評選等工作,推動提升課程思政建設整體質量和水平;第四,學校依托相關學院,根據專業類別、特點,面向全校師范類、醫學類、工學類、農學類和經管類建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全面推進不同類型的課程思政建設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探索創新課程思政建設方法路徑,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互相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加快形成“門門有思政,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第五,學校通過崗前培訓、在崗培訓、集體備課、觀摩聽課、教改研究等形式,深挖思政育人元素,促進教師相互交流學習,提升課程育人能力,培養課程思政關鍵隊伍。通過舉辦“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比賽”,激勵教師投身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創新,全面推進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創新發展。第六,建立保障體系,提升育人質量。學校著力落實高校黨委主體責任制,明確要求所有課程都要發揮協同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
學校搭建起了思政課程與日常思政協同育人平臺。聘請學工人員兼任思政課教師以及做思政課助教。輔導員通過參與講授《形勢與政策》等思政課,做助教指導思政課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認識思政課程意義,促進良好學風形成,提供不同學科學生的特點和思想動態,便于思政課教師因材施教。思政課教師通過理論輔導、思政項目研究指導等工作,提升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化水平。通過協同育人平臺加強了思政課教師與學工人員聯系,促進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
通過思政課程、日常思政、課程思政三方聯動,形成“思政課+專業課+人文素質課+校外實踐課”的多維一體的協同育人課程體系。學校還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籌劃建設“互聯網+教育”協同育人平臺,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手段實現了有效的溝通交流,進一步打破了校內“部門墻”壁壘,將全校的教師資源、教學資源通盤調度、優化組合。現代多維價值塑造共同體的構建將品德教育、人文素養培養與其他學科教育相融合,持續提升教師參與的自我效能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創新意識。
善用“三式融合”教學模式,提升大思政課的親和力
學校積極探索各種有效的教學模式,特別是主動嘗試課堂理論教學與學生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學習及考核模式。教學中,強調在社會熱點、理論難點、學生疑點的“結合點”上設計教學專題,以專題式課堂教學為支撐實現內容貫通。精準設置討論主題、培養發言骨干、鼓勵自由思考、強化教師引導,以主題引導式的開放討論為形式體現“三式融合”。組織開展改革開放、紅色文化、共產黨精神譜系等思政課主題社會實踐活動,以多樣化主題社會實踐為抓手落實“三式融合”教學模式。
“三式融合”的教學模式從教育對象的實際出發,教師按照教育目標內容,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選擇相應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施加影響,促使教學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社會。“三式融合”的教學模式增強教學理論性思想性,強調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身體力行中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進而逐步實現從思想、政治、道德認識到行為的轉化,這正是思政課課程性質及學科的發展特點。
善用“三段貫通”一體化機制,增強大思政課的耦合度
為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推進自治區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大中小思政課教師培訓機制,學校申請并獲批“內蒙古自治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師培訓基地”。
基地通過組織教師培訓、集體備課、科研立項、結對共建、名師工作室、大學生宣講等形式深入推進結對共建學校思政課教材一體化貫通、教師隊伍一體化配備、專業發展一體化培育、教育教學一體化研究、政策措施一體化落實。著力打破條塊分割、學段分割壁壘,切實解決各學段各自為戰、銜接不暢等問題,努力構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思政課建設質量。
基地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作為關鍵,圍繞思政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總要求,以高水準教材為理論參考、以高水平教學資源為支撐、以高質量示范課堂為抓手、以高效率工作機制為保障、以高標準教學質量為目標,深入推進思政課思路創優、師資創優、教材創優、教法創優、機制創優、環境創優,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優化工作格局、加大精準施策力度,展現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新氣象、新作為、新擔當,全面提升思政課質量和水平。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