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近年來,重慶市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致力于高水平學校建設和“雙優計劃”的推進,大力實施包含現代治理優化行動、人才培養提質行動在內的九大行動,完成了校園煥新貌、內涵煥新顏、服務煥新意的“三重改變”,實現從市級高水平中職學校到“雙優A類”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國家級、市級標志性成果共126項。
黨建激活力,穩步推進“雙優”校建設
2021年,重慶市啟動“雙優計劃”建設項目,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在申報學校中脫穎而出,被評為“雙優A類”學校。“這既是肯定也是挑戰。”學校負責人表示,學校將以創建“雙優”學校為契機,圍繞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新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肩負起職教改革引領重任。
學校堅持黨建引領,緊緊圍繞“把學校建設成為全市一流、全國知名、特色鮮明的重慶市優質中等職業學校,為創建國家級優質中職學校奠定堅實基礎”這一目標,結合高水平學校建設、提質培優行動等其他項目建設,全力打造優質中職學校。
學校落實“雙培養”發展機制,打造“一支一品”黨建品牌,推進“特殊學生關愛行動”、“三全育人”試點推廣、技術賦能紅色教育、家校聯動關愛學生、師徒共進服務社區支部特色建設,持續開展鑄魂育人崗、教學先鋒崗等“五崗五培養”創先爭優活動,充分發揮黨委領導作用、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在黨建領航下,學校“雙優”校建設迸發出強大的能量。學校加速實施“九大行動”,即實施現代治理優化行動、智慧校園升級行動、美麗校園建設行動、人才培養提質行動、專業建設培優行動、高效課堂孕育行動、卓越教師成長行動、產教融合破壁行動、社會服務提升行動,以此促進學校實現“三重改變”,即校園煥新貌、內涵煥新顏、服務煥新意。
一系列戰略性舉措、一場場變革性實踐,奏響了學校“雙優”校建設中的教育強音,踏出了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鏗鏘步伐。
校園煥新貌,升級學校硬件設施
實現大變樣,這是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近年來發展的主旋律。學生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篤學不倦,在現代化的實訓室動手實操……這些變化得益于學校實施的美麗校園建設行動。
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實施黨建領校、依法治校、以德厚校、專業立校、質量興校、品牌強校六大工程,創造優質育人的辦學條件。近年來學校優化校園基礎設施,強力推進新校區遷建工作,優化配置實訓設備,更好地滿足教師教育教學和學生學習生活需要。同時,學校還有力地提升校園的軟環境建設,努力營造一個特色品牌發展與文化發展并舉的和諧校園。
此外,學校結合在校學生中少數民族學生占比82.4%(涵蓋11個少數民族)的特點,大力弘揚民族文化,推進民族文化“進校園、進專業、進課堂”,讓民族文化煥發新的生命。
為更好地適應教育現代化發展要求,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實施智慧校園升級行動,制定《智慧校園建設規劃》,投入96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信息化硬件升級,借助講座培訓、比賽打磨、課題研究,著力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和應用能力,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2023年,學校入選重慶市第五批智慧校園建設示范學校。
內涵煥新顏,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辦學條件提升了學校“顏值”,職業教育的“內涵”也在持續豐富。
“‘雙優’建設項目是學校內涵提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學校跨越發展的助推器,是教師成長、學生成才的重要契機。”“雙優”校建設之初,學校負責人就深感重任在身。
一是構建專業集群發展體系。依據黔江重點推進渝東南區域中心城市、武陵山區綜合交通樞紐、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建設要求,學校構建起“3+6+12”專業集群發展體系,對接三大區域產業集群發展人才需求,形成專業群,引領6個優質專業,輻射帶動培育12個專業。以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為主線,以項目為載體,推動學校改革發展。學校獲批重慶市“雙優”學校建設項目,高質量完成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項目建設,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在中期評估中榮獲優秀等次。
二是增強教師隊伍建設。扎實開展師德師風專題教育活動,引培結合,優化師資結構;研修融合,健全“四級”師訓機制;育訓疊合,實施“三大”師育工程;德能鏈合,打造“三大”創新團隊,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能力和水平。
三是推進教學改革。大力推動“崗課賽證”融通,校企合作開發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融媒體教材共18本,其中2門課程教材被推薦至“十四五”規劃教材評選;以“X證書”考評為驅動,成功申報教育部首批“1+X證書”試點單位。深化教學改革研究,建立“校-區-市-國”四級備賽機制,開展“思政示范課”“課堂革命展示課”等競賽活動,教學改革涌現巨大活力。
四是實施產教融合。學校牽頭成立的跨省市的區域性武陵山區職業教育集團,獲批重慶市示范性職教集團。同時,打造現代服務產業學院,建設集生產、教學、研發、創新創業功能為一體的產學研用協同實習實訓基地和產學研服務平臺,以產業帶動專業發展,助推區域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為武陵山片區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服務煥新意,在社會服務中彰顯大作為
“辦好職業教育,最終是為了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學校負責人強調,“我們將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學校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雙優’建設的全過程,與時代同頻共振,為科教興國注入‘職教強音’”。
圍繞鄉村振興,充分激活人才引擎。2022年5月,黔江區職業教育中心建成了武陵山鄉村振興學院。學校堅持“立足黔江區、服務渝東南、面向武陵山”的定位,圍繞地方產業發展需要,針對致富帶頭人、高素質農民和鄉村治理人才,開展肉牛、中峰、食用菌、脆紅李等職業技術培訓,目前已開展了32期,培訓人次達3473人次。同時在5個鄉鎮建立了新農村學校,打造武陵山鄉村振興“新樣板”。
對接地方產業,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學校以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產業學院等項目為載體,對接地方產業發展,深化產教融合,通過建設“三學院、六基地”助推“產學研”融合發展。學校每年平均為各行各業輸送實習和就業學生3000余人,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力支持;積極承接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全國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等項目,為地方發展貢獻力量。
彰顯實干擔當,發揮示范輻射作用。截至目前,已有69所院校來學校交流學習,學校領導、教師在市級及以上的現場工作會上交流發言17次,努力讓黔江職教經驗走出重慶、走向全國。
披荊斬棘,昂揚的是精神力量;擊鼓催征,不變的是追夢步伐。黔江區民族職業教育中心將繼續保持奮斗路上的韌勁和拼勁,著力造就優秀的技能人才、大國工匠,為我國職教事業的發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