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略引領上下功夫,夯實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根基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將“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寫入區委八屆五次全會報告、區政府工作報告及區“十四五”規劃等重要文件,把“最好的地塊、最優的資源、最大筆的資金”用在教育上,努力答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考卷”。
全面統籌推進創建工作。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攻堅專班,由區長任組長,全區28個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全面構建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專班攻堅工作機制、責任包干工作機制、定期會商工作機制、結果反饋工作機制、掛牌督導工作機制等六大工作機制,形成了創建工作“全區一盤棋”和共同推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良好局面。
全面保障教育經費投入。逐年增加教育經費投入,切實保障財政教育投入“兩個只增不減”。義務教育生均經費高于市級標準,居全市前列,區財政教育投入從2017年的44.64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80余億元,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經費保障。
全面保障教育用地擴容。印發《關于加快學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的實施方案》,堅持將學校建設作為公共設施配套的第一要務,城市更新項目實行“兩個一律”,即對不將學校配套列為優先規劃設計的城市更新項目一律停工,對不滿足周邊學校配套要求的城市更新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從2017年至今,通過收回、新增、擴大等方式,增加教育用地24塊,占地面積17.2萬平方米。
全面保障優質師資引進。通過定點招聘、社會招聘、高端選聘等多種途徑廣納賢才,優化教師隊伍整體結構,教師隊伍總體呈現出年輕化、素質好、教研能力強等特點。2019年以來,赴外定點招聘教師共2051人,碩博士學歷人數達1854人,占比達到90.4%,其中畢業于世界、國內一流大學924人,占比達45.1%;畢業于六大部屬師范院校445人,占比達21.7%。
在攻堅推進上下功夫,破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難題
福田區聚焦教育供給側改革,聚焦人口高密度的大中城市中心城區人多、地少、不均衡的現狀,采取系統規劃、對內挖潛、向外擴展等方法,敢啃“硬骨頭”,敢打“攻堅戰”,全力以赴破解制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難題。
破解“三個面積”不足問題。印發《福田區中小學校建設標準指引》,從建設規模、功能配置、空間利用、建筑標準等4個方面提出對標國際一流、因地制宜的18項措施,集約化建設“安全韌性、綠色低碳、開放共享、智慧智能、五育并舉”的精品學校,確保“建一所、優一所”。實施校園優質均衡改造提升項目126個,累計投入專項經費近1.3億元,優化校園空間布局,向外拓展運動場地,全面解決“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音樂、美術專用教室”面積不足問題。
破解“超班額、超校額”問題。2019年以來累計投入72.8億元,推進學位供給“雙十工程”。目前,已完成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項目40個,累計新增義務教育公辦學位3.78萬座,構建起了短期增量與長期提質有機結合的學位供給體系。
破解師資配備不均衡問題。制定《福田區教育局全面深化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實施方案》,建立“福田區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服務平臺”,采取“師資配置三色標示法”,作為統籌安排交流輪崗工作和評價交流輪崗成效的重要依據。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健全以鼓勵交流為導向的校長選拔任用、教師崗位聘任、評優評先等制度體系,提高校長、教師參加交流輪崗的積極性,實現師資配備呈現優質均衡良好態勢
在擴優提質上下功夫,聚焦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主題
福田區聚焦教育公平和高質量發展兩大主題,強化優質帶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加快縮小校際辦學質量差距,將全區所有學校打造成條件優、質量高、群眾滿意的“家門口”優質學校,讓“福娃”們從“有學上”到“好上學”“上好學”。
強力實施“名校+”戰略,全力推進集團化辦學改革實踐。制定《福田區集團化辦學三年行動計劃》《福田區公辦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引入全國名校、市屬名校、高等院校等優質資源,成立9個中小學教育集團,覆蓋超60%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
強力實施“聯盟+”戰略,整體提升城中村品牌學校水平。印發《福田區城中村品牌學校建設工程校際結對互助提升活動方案》,成立由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體的非深戶籍學生比例超過70%的18所學校組成的“城中村品牌學校創建聯盟”,運用“教育共同體”模式,以“一體兩翼”的大架構從軟硬件上全面優化教育供給體系。
強力實施“大學區”戰略,全面優化優質資源共享機制。從2015年開始探索試行大學區招生試點改革,現有試點學區化招生的片區9個,輻射校區27個,覆蓋率超30%。學區聯盟通過教師培訓、集體備課、線上教研、線下賽課等學區教研活動,建立了“管理互通、研訓聯動、質量同進、五育共融、文化共建”協作機制,有效遏制因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所引發的“擇校熱”,消解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而引發的家長焦慮情緒。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