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定西市牢固樹立“抓教育就是抓發展、謀教育就是謀未來”的理念,堅定不移推進“教育強市”建設,深化全市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學模式改革,破解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努力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定西建設之基。
一、重點舉措與成效
秉持開放理念“走出去”,匯聚高質量發展“強大合力”。一是主動對接先進,學習借鑒謀發展。牢固樹立開放辦學理念,積極探索多元協作路徑,緊抓東西協作、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西南交大對隴西縣文峰中學托管幫扶和江蘇省丹陽實驗中學與漳縣第一中學結對幫扶機遇,以跟崗學習、名師支教、課堂建設、課題研究、“互聯網+教育”等為載體,開展教研活動434場次,積極搭建共同參與、聯動共建平臺,著力把先進教育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到定西,不斷推動學校辦學理念迭代更新,促進教學研究水平持續提升。二是積極拓展空間,校地攜手促共贏。充分挖掘校友在榜樣示范、科研引領、捐資助學等方面的優質資源,為學校發展創造新機遇、注入新動力。2023年12月,聯合共青團定西市委、讀者集團舉行了“閱讀潤心書香致遠——定西市‘優秀學子走進讀者’公益閱讀研學活動”,首批165名安定區東方紅中學的師生走進了讀者集團,同時讀者集團為學校捐贈5萬元的學生閱讀系列圖書助力書香校園建設,2024年將再投入28萬為學校建設科技創新教室。三是推進協同育人,凝聚共識聚合力。成立定西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站,遴聘“定西市家庭教育指導教師”30名。先后選樹甘肅省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16個、定西市家長實驗學校10所、定西市家庭教育示范學校98所和甘肅省書香家庭16個,以典型引領協同育人。組織召開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家校協同育人培訓暨“雙減”背景下范式家長會、普通高中家校協同育人范式家長會和學生手機管理范式家長會,參加會議學生家長達73萬人次。開展“家風潤隴原·幸福千萬家”家庭教育大巡講活動150場次,邀請8名國內家庭教育專家分城鄉、分學段推出線上家庭教育公開課,受益家庭達42.1萬個。
堅持共建共享“引進來”,催生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一是聚焦縣際協作,共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全市堅持“一盤棋”發展思路,按照地域就近、強弱聯合、抱團發展的原則,以教育資源整合、融通、共享帶動區域教育整體發展為目標,在市級統籌下,依托安定區、隴西縣和臨洮縣優質教育資源,健全多校協同、區域組團、同學段聯盟、跨學段聯合等多種模式,在教師成長、學生發展、教學改革等方面多點發力,促進區域教育全面融合,增強結對學校“造血”機能,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和覆蓋面。二是聚焦學校結對,共畫高質量發展同心圓。在全市3個區域教育協作體中采取“一對一”“一托N”等多種形式,分學段建立學校協作共建關系。牽頭學校以城區優質學校為主,帶動對口協作縣的薄弱學校,簽訂協作協議,制定分項實施舉措,明確協作發展時間表、任務書和路線圖,壓茬推進實施,促進雙方管理同步、人員互派、資源共享。2023年秋季學期,按照高中階段協作共建在兩年內實現省級示范性高中全覆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幼兒園每學年建立協作共建學校分別不少于1所的部署安排,3個區域教育協作體的6所高中、6所初中、2所小學及8所幼兒園建立了結對關系。三是聚焦師資交流,共下高質量發展“先手棋”。充分依托區域協作體,統籌“三區”支教等項目,連續在三年時間內,協作縣結對學校間至少選派1名優秀校園長儲備人才和1名骨干教師開展不少于1年掛職或跟崗交流。將幫扶縣區學校和市直學校校長儲備人才、骨干教師的幫扶經歷視同基層經歷,激發校長儲備人才、骨干教師參與幫扶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023年秋季,22所學校的22名校(園)長儲備人才和22名骨干教師到協作縣區的結對共建學校進行交流幫扶。按照每人每年1.8萬元的標準為交流幫扶人員補貼生活補助,購買意外保險,讓交流幫扶人員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培育優質資源“沉下來”,增強高質量發展“硬核實力”。一是緊盯名優培育,示范引領鑄品牌。開展集團化辦學提升行動,綜合實施“城區+農村”“優質+薄弱”“一長多校”“托管分校”“優質高中+城區初中”等集團化辦學模式,充分發揮名校輻射帶動作用,縮短新建學校塑形周期。加快推進優質學校培育建設,圍繞辦學定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隊伍建設等十個維度,大力發展富有本土特色、具有品牌效應的新時代高品質學校。以高中“強基計劃”為引領,在安定區、隴西縣和臨洮縣教育集團內義務教育階段試點實施“筑基計劃”,為3000多名學生開通了學段貫通培養新路徑。二是緊盯師資培訓,學用結合筑根基。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全市牢牢把握師資隊伍建設這個關鍵,堅持讓教育者先受教育。綜合實施“教育名縣+”“名校基地+”“骨干名師+”培訓策略,由安定區、隴西縣和臨洮縣三縣區跨區域代培渭源縣、漳縣和岷縣新入職特崗教師,累計對504名新入職特崗教師開展為期45天的跟崗培訓,助推區域教育協作縣教師隊伍強筋骨、筑根基。建立表彰激勵機制,召開全市特崗教師跟崗培訓觀摩總結會,先后通報表揚特崗教師跟崗培訓優質基地校44所、優秀指導教師182名、優秀學員181名。三是緊盯交流研討,互學互鑒拓思路。各區域教育協作體積極探索教學資源共同開發機制,集中優秀教師開發教學設計、命制試題等優質教學資源,圍繞教育管理、課程建設等主題開展交流研討活動10場次。結對協作學校常態化開展線上和線下交流活動,按照“一月一主題”要求,舉行教學研討活動30場次。以縣區為單元,先后組織召開岷縣、漳縣和渭源縣教育質量提升分析研判推進會,研究新高考改革方向和中考質量提升策略。組織承接中考統一閱卷任務的隴西縣高中名師在岷縣開展了2023年中考試卷跟蹤分析與教情研判暨全市初中教學質量提升培訓會,明晰思路研判舉措,高效推動區域教育協作。
二、特色與經驗
堅持高起點謀劃、系統化部署,吹響改革“沖鋒號”。黨委和政府是推動教育現代化的主導力量,起著“引擎”的作用。2023年5月,定西市印發了《定西市深化區域教育協作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提出了3個方面7項重點任務,明確要以市域優質教育資源為依托,在全市建立“臨洮縣與渭源縣”“安定區、市一中與漳縣”“隴西縣、市幼兒園與岷縣”3個區域協作體,搭建縣與縣之間交流協作平臺,推動形成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協同發展的新態勢。市政府分管領導分別在岷縣、漳縣和渭源縣組織召開區域教育協作啟動會,協作縣區政府簽訂區域協作協議,建立協作共建關系,積極探索跨行政區域教育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和體制機制。
堅持高標準推進、清單式管理,掛出改革“作戰圖”。市、縣教育部門強化主體責任,成立工作專班,加強統籌協調,細化保障措施,推動教育區域協作落地見效、走深走實。3個區域教育協作體聚焦教育管理、課程建設、教學研究、課堂提質、作業設計、師資隊伍、內涵發展等主題,全面部署區域教育協作推進和各項年度工作任務,制定區域教育協作計劃,排出“任務書”、劃出“硬杠杠”、定出“時間表”。11對結對學校按照“一月一主題”要求,認真遴選交流項目,建立任務清單,細化落實舉措,明確“要干什么、誰來干、干成什么樣”,切實把每一項工作任務具體到項目、落實到崗位、量化到個人,做到清單化管理、清單化推進、清單化落實。
堅持高質量落實、常態化指導,打造改革“樣板區”。建立“市級統籌、以縣為主、學校參與”的區域教育協作分級負責機制,教育、工信、財政、組織、人社等相關部門協同發力,集成運用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蘇甘共建”、托管幫扶、東西部教育協作幫扶政策,推動各項優質教育資源向幫扶縣域匯聚,提升區域教育整體水平、優化區域教育布局、增強教育發展活力。建立完善評優選先傾斜、職稱評定傾斜、提拔任用優先等在內的各類激勵機制,推動形成優質學校主動輻射引領、結對學校自主發展、校長教師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將區域教育協作發展情況列入對縣區政府和集團化辦學成效的考核內容,建立階段性督導觀摩點評制度,擴大區域教育協作廣度,拓展區域教育協作深度,提升區域教育協作效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