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高度重視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共有9所特教學校,其中1所市屬綜合特教學校,8所區(縣)培智類學校。淄博市教育局立足全市特殊教育發展實際,牽頭成立“淄博市特殊教育學校發展聯盟”和“淄博市融合教育集團”,打造全市特殊教育發展的“一體兩翼”,著力推進全市特殊教育市屬+區縣屬學校協同發展,著力推進全市普校和特校協同、融合發展,實現了辦學要素圍著學生發展奔赴,最大程度地為全市每名特殊兒童青少年提供最適宜的教育,打造了淄博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生態。
創新特殊教育發展體系,塑造協同發展新格局
一是創新特殊教育學校發展聯盟辦學體系。淄博市教育局牽頭成立的“淄博市特殊教育學校發展聯盟”,是由淄博市特教中心和8所區縣屬特教學校組成。聯盟成立以來,全市特殊教育突破市屬、區屬體制障礙,不斷優化協同發展機制,以教學教研活動為載體,以共建交流平臺為陣地,在教育科研、課程改革、隊伍建設、資源共享、特色辦學等方面共建共享,優勢互補,全面構建起互助共贏的合作與發展格局。聯盟創建“淄博市特殊教育”微信公眾號,創刊《淄博特殊教育》雜志,整體提煉全市特殊教育辦學經驗,傳遞“淄博特教”聲音,講好“淄博特教”故事,塑造區域教育品牌。
二是創新融合教育辦學體系。匯聚融合教育發展力量,注重多方協同發力,辦學體系著力抓“內優管理,外促融合”。2023年淄博市特教中心聯合淄博市高新區、經開區的隨班就讀學校,組成“淄博市融合教育集團”。集團一經成立,不斷構建發展章程,梳理優化支撐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辦學要素,形成市級層面典型經驗做法。區縣特教學校借鑒市級融合教育經驗,主動聯合區縣隨班就讀學校組成“區縣融合教育集團”,也有區縣普校教育集團主動將特教學校納入集團化辦學體系。由此,全市特殊教育改革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顯著提高,形成“布局合理、一體兩翼、普職特融通”的特殊教育辦學新格局。“有淄有愛·齊融合”淄博融合教育品牌正匯聚品牌優勢,彰顯品牌影響力。
三是拓寬學段服務,優化向兩頭延伸工作。早在2015年,淄博市特教中心就形成了完善的涵蓋全障礙類型的學前康復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段教育(職業中專+高中教育)的辦學體系。目前,淄博市各區縣特教學校全面啟動“兩頭延伸”工作,拓寬學段服務,設立學前部和職業高中部。全市辦學層次結構逐步實現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領域,實施15年一貫制免費教育。
創新融合路徑,推動優質普惠發展
一是創新創設融合教育環境,推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醫療康復、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深度融合。市特殊教育指導中心發揮統籌指導管理職能,市特殊教育中心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加強對全市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工作的統籌管理、教研、培訓、指導與服務,打造立體協同的巡回指導工作模式。強化巡回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基本形成“資源中心一隨班就讀學校一資源教室”三級管理指導網絡。
二是借力省級評選平臺,創新推動融合內涵化發展。目前全市有6個省級隨班就讀示范區、36所省級隨班就讀示范校。成立市區縣隨班就讀教研組,定期開展隨班就讀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材選用、教學評價等融合教育主題教研活動。加強融合教育研究,遴選隨班就讀典型案例。創辦《淄博特殊教育》期刊,編纂形成《隨班就讀10C例》。
三是優化隨班就讀長效機制,應隨就隨,就近就便入學。強化評估教育安置制度,保持適齡特需兒童安置率100%。全面優化教育服務模式,提供多種形式的康復教育服務。
創新課程改革路徑,全面推動內涵提升
一是聯盟協同發力,聚力突破課程建設,資源共建共享。多學段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市特教中心著力加強學前培智康復和職業教育特色課程建設;張店從兩維度、四領域開發了配套課程和資源,探索“康教結合”課程實施途徑;博山構建了基于生命關懷的“雙生”課程體系;周村特教構建了“雙模塊”課程體系;沂源構建了單元教學課程體系,為每名學生配備“成長導師”;高青特校引進了課程本位評估,助力差異化教學實施。
校本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市特教中心以就業為導向,引進草編、蒲編等非遺課程,編寫汽車清洗與美容、烘焙、中式面點、飲品制作等《勞動教育》校本課程,打造首批系列“淄特手造”品牌;張店突出“生存教育”,研發了《生活適應文本課程資源手冊》18冊以及百余件信息化課程資源;臨淄以創新康教結合為路徑,構建了生活化的單元主題教學模式。桓臺特校積極探索特色課程,實施“跨學科主題教學”,挖掘有效的課程資源。
二是聯盟攻堅克難,聚力強化課堂教學改革,提升康教結合質量。市特教中心實施“互聯網+教學”模式,推進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教育;張店創新“三段六步”式教學模式改革,推進跨學科融合教學;博山創新“生活核心、課程融合、相互支持”課堂模式,打造“結構化教室”,優化教室區域功能,實施“行政班級授課+跨班走讀”授課模式;淄川實施“五色獎勵幣”多元課堂評價體系;周村合作開發的《基于腦電信號的情緒特征識別方法、識別及調試系統》,榮獲國家發明專利。
創新職業教育發展路徑,強化支持性就業;打造開放、融合辦學格局
一是創新“學業+就業”雙業一體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以產業融合、校企合作為核心,基于市場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創新特定領域人才培養模式。張店特校創新“學生+家長+教師”互助式職業培訓模式,同步開發課程資源;博山特校加強職業項目基地建設,把“車間”搬進校園,把課堂放在“車間”;全市特教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課程開發、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做了積極探索,形成了職業教育開放融合的辦學新格局。
二是強化職業教育專業與課程建設。堅持職業教育與特殊教育融合,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構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和選修課程“集群式課程模塊”,擦亮特色課程專業品牌,實現市場與職業教育的無縫銜接,搭建聽障、視障、智障三種類型融合課程體系資源共享。
三是強化崗位勝任力培養,實施支持性就業導向。成立“淄博市殘疾人就業指導中心”,堅持以“上下左右”一體化策略,凝聚教育合力,加強職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積極構建支持性就業新格局。積極與中高職業院校融合辦學,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