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武漢市梨園中學以一場別開生面的“221”社團開放日暨教育改革成果展,向公眾展示了新時代背景下的素質教育新圖景。通過沉浸式課程體驗與跨學段互動交流,學校將學科知識與實踐場景深度融合,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搭建了多元舞臺。活動不僅吸引了梨園小學六年級師生的熱情參與,更贏得了教育界同行和學生家長的高度贊譽。
課程創新:跨越學段的成長對話
在航模教室,無人機操控讓學生直觀理解升力原理與軌跡計算;籃球場上,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專業運球技巧生動傳遞;烘焙坊里,勞動教育的溫度隨桃酥香氣氤氳蔓延……梨園中學打造的9大科技與人文社團,將學科知識轉化為實踐探索的鑰匙。
“原來課本公式真的能讓飛機起飛!”一名小學生緊盯模擬飛行屏幕,手指靈活操控遙控器,體驗空氣動力學的奇妙與數學軌跡計算的魅力。航模社團指導教師蔣波獨創“仿真模型+跨學科教學”模式,將物理、數學融入飛行實踐,激發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航模社團蔣波老師給孩子們講解飛行原理
“梨園中學社團活動十分豐富,學姐教我編織時特別耐心!”“空竹社團的表演太酷了,老師講課幽默,學姐示范精彩!”學生們興奮地分享體驗。梨園小學教師姚娜評價:“這里的社團活動豐富多元,孩子們在快樂中收獲成長。”
梨園小學校長熊學煥指出,該校將傳統畢業參觀升級為“學段銜接實踐課程”,通過“大手牽小手”的互動模式,推動學生從知識接受者向知識探索者蛻變。

梨園中學、梨園小學領導和孩子們一起觀摩體驗烘焙課程
育人重構:從“育分”到“育人”的跨越
3年來,梨園中學秉持“自主 樂成”的辦學理念,追求“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出彩”,將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與綜合素養提升作為核心目標。以“221”課程體系(2項體育技能、2項藝術特長、1手規范字)為核心,打破學科壁壘,探索全人教育哲學與差異化發展理論的融合創新實踐,重構育人模式。
據梨園中學校長張德志介紹,學校通過“目標驅動——情境賦能——成果反哺”的閉環設計,實現了三大轉變,即從分段教育到連續成長:跨年級混齡社團形成學習共同體,強化集體認同;從學科中心到問題中心: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踐路徑,階梯式任務助力能力可視化;從教師主導到學生自治:多元智能評價體系(如體育之星、創意達人、翰墨少年等)破除單一競爭賽道,讓不同特質學生皆能出彩。

梨園小學學生體驗足球社團活動
八年級學生王皓云是一個良好案例。他在航模社團自主設計模型,斬獲省級科技創新大獎,并形成“學習—實踐—創新”的良性循環。2024年家長滿意度調查顯示,超90%的家長認可社團活動對孩子綜合素養的提升作用。
梨園中學的探索實現了從“育分”到“育人”的轉變,從“機械訓練”到“具身學習”的轉變,從“外部規訓”到“內在覺醒”的轉變,這三重超越不僅與《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的“更加注重全面發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的基本理念相呼應,更為“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教育主陣地的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范式——教育的終極價值,在于讓每個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出彩方程式”。
機制變革:激活教育內生動力
為確保教育品質并支持課程改革,學校近年來實施了三項核心改革措施。這些措施旨在激發自主發展的動力,不斷構建和優化治理體系,提高治理效能,從而充分調動干部和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通過優化治理環境,確保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致力于打造一個讓每個生命都能綻放光彩的教育環境。
為保障改革實效,梨園中學以三項核心機制破解傳統教育痛點。
績效改革,構建差異化激勵新機制。推行“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差異化激勵,實施分層分類考核和動態系數調整,確保申訴機制透明化。重點支持一線教師,通過量化考核和動態激勵,將教師績效與教學質量、科研成果、社團成果掛鉤,激發創新活力,強化團隊協作,破解平均主義。近3年學校蟬聯區“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
管理革新,打造高效治理新范式。學校精簡管理層級,實行年級組負責制,通過減少管理層級、縮短決策鏈條,提升執行效率,實現快速響應與精準施策。教務、德育等部門直接對接年級組,快速響應學生需求;強化基層自主權,增強教師參與感,優化教育生態。九年級教學資源需求由年級組長直接協調;針對特色課程(如航模、書法社團),成立跨部門工作組,由學科教師、后勤人員、家長代表共同決策;一線教師通過“年級組聯席會議”參與學校戰略制定;家長滿意度從75%提升至90%,家校合作項目因決策透明化獲得更高支持率。
人才優化,創新教師發展新生態。以競爭機制和人崗匹配理論為核心,借鑒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中按需設崗、擇優聘任的理念,通過打破傳統編制限制,賦予教師與學校雙向選擇的權利,形成動態調整的崗位匹配機制。
學校通過“年級組長→班主任→科任教師”的逐級選聘,強化團隊協作責任鏈。例如,年級組長需根據班級需求篩選教師,班主任與科任教師形成目標共同體,提升教學連貫性。打破“班主任必由語文教師擔任”的定勢,允許藝術、科技特長教師競聘班主任崗位,推動跨學科育人模式創新。設立待崗培訓通道,形成能上能下的競爭壓力。
聘任制解決“人”的問題,績效制解決動力問題,扁平化解決效率問題,三者形成“人才—激勵—執行”閉環。三項改革的協同,以機制創新為杠桿,通過制度設計激活個體潛能,學校從行政主導轉向師生共治,從管理走向治理,從控制走向賦能,最終實現“生態梨園 人人出彩”的教育愿景。
成果豐碩:教育質量與生態雙提升
3年來,梨園中學通過深化教育改革,實現了教學質量與育人生態的“雙提升”。2025年一次性普高升學率預計將突破60%,連續3年快速增長,學校跨越式發展創歷史新高。成績的取得,正是學校踐行教育公平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學校2023、2024連續兩年獲評“初中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初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單位”,2024年榮獲“洪山區教育局績效管理立功單位”等榮譽稱號。航模社團近兩年在省市級科技創新大賽中累計斬獲60余項大獎,家長滿意度調查顯示,92.3%的受訪家長認可學校特色課程對孩子綜合能力的提升作用。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梨園中學校長張德志表示:“教育要尊重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個別化的教育方案讓他們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出彩點”。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221”課程升級版方案,完善“自主課堂”與“樂成德育”體系,為每個孩子提供更廣闊的成長舞臺,不斷解鎖人生新的“出彩方程式”。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