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大思政課”厚德育人教師團隊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大思政課”厚德育人教師團隊(以下簡稱團隊)自獲批陜西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以來,依托學校厚德育人工程,持續將黃大年崇高精神實質和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深度融合,堅持五個聚焦,實施五大計劃,努力講好新時代“大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聚焦師德師風 實施示范引領計劃
團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對標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建設標準,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用實際行動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以鮮明的政治導向,不斷提升師德師風建設質效。
黨建引領,完善機制。團隊錨定制約大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不斷完善體制機制。黨委定期研究思政工作,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頭進課堂聽、講思政課,帶頭聯系思政課教師,加強黨對“大思政課”建設的全面領導。
示范帶動,涵養師德。團隊定期召開師德師風建設推進會,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選樹師德標兵,教書育人楷模,制定師德師風負面清單,將師德師風納入團隊成員目標考核中,將考核結果與職稱晉升、推優評先、表彰獎勵、科研和人才項目申請等相掛鉤,實行師德失范行為“一票否決”制,建立起師德師風教育、宣傳、考核、激勵、監督、懲處“六位一體”工作機制,形成師德師風管理閉環。
傳承精神,初心守夢。團隊遵守教育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黃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并將黃大年精神作為團隊的內在信念和行為品質,融入教育實踐、教學改革和服務創新的每一個環節。
聚焦教育教學 實施提質增效計劃
團隊牢牢抓住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兩個關鍵”,強化教育教學、顯性隱性、線上線下、校企家社“四個協同”,通過具有時代特征、職教特色、財經院校特點的教育實踐,讓大思政課充滿生命力、感染力。
以德施教,德技并修。團隊將“做人做事先做人、德能并重德為先”的育人理念和“重德重能、惟精惟一”的學院精神貫穿于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用好陜西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賡續紅色血脈,實施思政課創優計劃,積極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課”育人品牌
崗課賽證,融合創新。團隊在全校開展教育理念大討論,依托討論系列成果,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以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設計為抓手,將課程思政要求細化到每門課程的具體教學計劃中,切實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和實踐教育深度融合,構建起以思政課為核心,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同頻共振的大思政課程體系。
師生共行,知行合一。團隊堅持課程育人與實踐育人并重,做到師生共行、教學相長。通過整合校內外思政育人資源,不斷推動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推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融合。融通校內外資源,率先建立了大學生德育體檢中心,根據學生成長規律,設置德育檢測點,研制德育檢測指標,為學生繪制個性化的德育成長畫像。
聚焦科學研究 實施創新驅動計劃
團隊秉承“以研促教,教研相長”的理念,大力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不斷增強團隊科研活力,積極融入“秦創原”,搭乘咸陽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東風,強化服務與技術供給,做勇于創新的工匠之師。
科教融匯,數字驅動。團隊精準對接陜西和全國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的人才能力新需求,依托省級樣板支部平臺、國家級樣板支部紅色教育資源庫、VR體驗(學習)中心,開發思政課教學資源庫,建設資源共享、在線互動、網絡宣傳等為一體的“云上大思政課”平臺,形成人人可學、處處可學、時時可學的泛在學習環境,不斷提高智慧思政水平。
市域聯合,產教協同。團隊不斷拓展與企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推動企業廣泛深入參與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營造校企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圍。在企業開展豐富多樣的“技能成才,強國有我”主題教育活動,緊緊圍繞專業特色,發揮技術優勢,找準與企業的合作點,關注企業對實習實訓學生的評價反饋,促進學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創新。
傳承創新,匠心筑夢。團隊成員賀興文在團隊中發揮作為全國勞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輻射帶動作用,成功申報工藝美術專業、學前教育等新專業,通過大師進校園、勞模進課堂等系列活動。讓藍田玉雕、鳳翔泥塑、耀州瓷器等關中非遺技藝走進校園,傳承工匠精神,助力陜西關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
聚焦社會服務 實施理論惠民計劃
團隊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利用自身專業技術優勢,扎實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主動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實踐中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傳承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黃大年精神。
扎根三秦,服務區域發展。團隊發揮自身專業技術優勢,多人先后志愿擔任了陜西省西咸新區高素質農民培訓專家、教育部教育扶貧與鄉村振興專家、咸陽市基層治理培訓專家、陜西省青年講師團成員、咸陽市青年講師團成員等社會兼職。
立足行業,共助鄉村振興。團隊積極參與“雙百工程”,以教育幫扶助力鄉村振興。與對口幫扶縣——柞水縣深度合作,4名教師長期在柞水職教中心擔任校外指導教師,指導柞水縣職教中心制定了“薪火相傳、厚德育人”課程思政教學創新大賽實施方案、“同上一堂思政課”活動方案,協助完善了相關專業與課程建設,構建了中高職思政課貫通銜接體系。
發揮優勢,響應“一帶一路”。團隊積極服務黨和國家發展戰略大局,以“中希秦嶺工坊”為依托,輸出中國職教標準,服務中國企業借力“一帶一路”更好地“走出去”。團隊成員參與制定的大數據與會計、工藝美術品設計及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三套專業標準獲希臘權威評估機構TQUK認證,被納入希臘奧利森職業培訓學院的育人體系。
聚焦團隊建設 實施持續發展計劃
團隊秉承“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以爭當新時代“大先生”和“四有好老師”為目標,先后吸納職教名師、引聘行業專家、培育骨干標兵,老中青薪火相繼、傳幫帶共譜新篇,構建起協同育人的大師資體系。
明確宗旨,凝練精神。團隊確定了“傳承紅色根脈、堅定理想信念、傳播優秀文化、落實立德樹人”的團隊宗旨,凝練了“以德為先、聚焦育人,思政鑄魂、惟精惟一”的團隊精神。依托思政課創新發展中心、省級名師工作室等,完善青年教師導師制,以老帶新、薪火相傳,構建集體教研制度,開展“手拉手”集體備課、校際交流培訓、觀摩課堂等學習活動,切實提升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
頭雁領航,雁陣齊飛。團隊負責人程書強從教28年來,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用教育家的情懷擦亮教育底色,2021年被授予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2022年被評為陜西省高等教育優秀管理者。此外,團隊先后吸納了全國勞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國優秀團干、陜西省教科文衛系統“五一巾幗標兵”、陜西省教學名師、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全省思政標兵能手等各類人才。
育訓并舉,協同育人。團隊充分發揮專職思政課教師“主力軍”作用,深入實施思政課教師隊伍后備人才培養專項計劃,鼓勵學歷晉升,確保專職思政課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整合輔導員、班主任“生力軍”作用,建好用好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室,主動盤活兼職教師“協同軍”作用。

團隊赴張載祠實踐研學
入選陜西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未來,團隊將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躬耕教壇、強國有我志向抱負,在三尺講臺上踐行和傳承黃大年精神,涵養高尚師德師風,積淀扎實學識技能,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努力爭當新時代的“大先生”和“四有好老師”,向著“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目標不斷奮進,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智慧力量。(作者程書強系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校長)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