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區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由來已久,諸如科學的教育觀及按規律辦學的道理,大多數教育工作者都懂,可為什么這么難落實呢?
私下里和一些老師、校長交流,他們的回答總是千篇一律:“我也是沒辦法呀。”現實中,一個開全、開足、上好國家規定課程的班級是考不過另一個不上一節副科課的班級的。如果說不按教育規律教學或辦學可以獲得嘉獎晉升,而真正按教育規律教學或辦學卻可能面臨批評受罰,那么小學教育只會越來越不淡定,形成“逆向淘汰”的氛圍。
其實,在一些地方,小學教師的應試壓力并不低于中學教師,哪怕這個地區的小學并不存在小升初的擇校壓力。在這種為了提高一兩分而努力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們無暇關注其他。“哪里是在考學生,分明是在考教師”,許多小學教師并不糊涂,但身不由己。
現實中,在上級領導視察時,一些小學呈現出的是一派素質教育的繁榮景象,言必稱“按教育規律辦學”;一旦領導離開,學校馬上變臉,將“轟轟烈烈搞素質教育,扎扎實實搞應試教育”的做法演繹得淋漓盡致。
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愈演愈烈,與一些地方的教育管理者“懶政”和沒有擔當是緊密相關的。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基層教育管理者眼中,如果不按教育規律辦學帶來的收益遠大于按規律辦學,那他最好的選擇就是不按規律辦學或是偽裝成按規律辦學。因此,就小學教育而言,樹立正面典型的同時,有關部門要對學校管理者中的“兩面人”的做法進行“精確打擊”,追責到人。
(作者系江蘇省如東縣豐利鎮豐利小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11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