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萬玉鳳 )近日,北京大學正式成立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這是結合高校自身優勢促進交叉學科研究的又一重要嘗試。
“以科學史作為學科基礎,以科學文化作為學術平臺,以文理醫工多學科綜合、交叉為方針,通過關注科學、醫學和技術等人類活動的發展,來喚起人們了解科學文化歷史根源的意識,提升當代人對科學技術發展和對當代社會與文化的理解。”在今天舉行的首屆中國科學文化論壇暨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揭牌儀式上,北京大學校長郝平表示,這是應時代之需,學校要努力在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進程中,為塑造中國特色的科學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貢獻力量。
據介紹,作為在原有科學技術史和醫學史學科點基礎上,以科學文化研究院成立為契機,整合而成的教學與科研基本單位,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除培養科學史專業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外,還將加強本科生的科學史教育,開設本科生通識課程與輔修學位,引導學生從歷史、文化的視角探討當代科技前沿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啟發學生對科學精神、科學本身的價值及其人文價值的深入思考,并為解決現代問題提供參照。
“科學技術史學科承擔著溝通文理、兼納古今的作用,在科學文化研究中占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但長期以來,無論是相較于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醫學等學科,還是相較于歷史、哲學、社會學等人文社會學科,科學技術史學科的發展都比較滯后,研究人員隊伍規模太小,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不夠,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合作不多,國際影響力不足。”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創系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表示,北京大學的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將堅持學術導向、問題導向、人才培養導向、文理結合與多學科交叉導向,融教育、學術研究、社會責任為一體,開展具有北大特色的科學史研究,為國內外科學史學者搭建交流與合作平臺。
韓啟德院士指出,學科交叉融合越來越重要,這是全世界的共識。原始創新,特別是科學思想的發現,包括重大科學成果,都要依靠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最早英國、美國、日本,后來包括中國,都掀起學科交叉的熱潮。但是,實踐效果不很成功,問題在什么地方?這很有研究必要。
“因此,我想北大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要作一些不同以往的嘗試。”韓啟德院士表示,當前,文科教育與理工科教育基本上仍處于兩張皮的狀態,要解決兩者脫節的問題,可以從哈佛大學上個世紀末走過的歷程中受到啟發,在高校里提倡科學史教育,讓科學史成為人文學科和理工學科溝通的橋梁。
具體到北京大學的實踐,韓啟德院士介紹,北大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將把理工學科與科學史學科、醫學與醫學史的教學與研究打通,且主要的工作由理工醫學科的學者來完成。“事實上,我們在前期調研中發現,不少資歷深厚的科學家有興趣從事科學人文研究,他們有能力,有科學鑒賞力和人文情懷。” 韓啟德院士表示,“科技與人文,需同時相向而行,這是我想要努力推動的事情。”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