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余闖)9月8日,“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2019—2020學年啟動儀式暨第三屆青椒學員開學典禮在北師大舉行。本屆“青椒計劃”將培訓5000人,今年新入職的鄉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和特崗教師均可參加,并優先考慮中西部國家級貧困縣、“三區三州”教師。
“青椒計劃”由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北師大、滬江互加計劃聯合國內20多家學術機構、公益組織、愛心企業共同發起,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為鄉村青年教師提供專業課程、師德課程及分科課程培訓,由師范院校專家教授及一線教學名師授課,內容包括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心理學通識,未來教育展望、互聯網教育思維、師風師德、教師心理健康,以及具體學科知識和教學,并開展與教學相關的專題研修。自2017年9月9日啟動以來,該計劃歷經兩屆,已經覆蓋了全國20個省份202個區縣,共計53368名教師報名參訓,累計開設專業課程50講、師德課程32講、分科課程204講,總培訓超過120萬人次。
啟動儀式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綜合處處長宋磊表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關注關心教師群體,提出教育扶貧要“一個地區都不能少,一個孩子都不能少”。“青椒計劃”實施以來,培訓5萬多名鄉村青年教師,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推動鄉村教育發展,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作出了重要貢獻。
“互聯網,社群化學習,集合影響力。”國務院參事、友成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表示,“青椒計劃”具有三大特點,通過互聯網把北師大、華東師大等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和鄉村教師最需要的課程傳遞出去。除直播課程外,培訓還配有助教,學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和激勵。
中央電教館研究員、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劉雍潛說,現在很多學校有非常好的裝備,這是基礎,關鍵是要把現代化教學的技術要素融合到教學中。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宏偉目標,要注重提升鄉村教師信息化水平,著力培養信息化意識和素養。思想很重要,意識要領先,教育信息化的思想是最重要的內容。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