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1月25日訊(記者 王家源 見習記者 林煥新)“截至11月20日,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人數已由臺賬建立之初的29萬減少至2.3萬,其中建檔立卡家庭貧困學生人數由15萬減少至0.6萬。”在教育部今天舉行的第八場“教育奮進看落實”系列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說。
據介紹,教育部將解決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孩子輟學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并作為“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工作的重中之重,對工作中思想認識不到位、聯控聯保機制不健全、勸返措施不精準等問題加大整治力度。
首先表現在細化工作舉措上。為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和工作重點,出臺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進一步做好農村義務教育有關工作的通知》;為解決一些地方存在的以校外培訓替代義務教育、通過宗教活動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問題,出臺了《關于禁止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若干規定》;為完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適齡子女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相關支持政策,出臺了《關于解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適齡子女義務教育有保障突出問題的工作方案》;為督促加快工作進度,制定印發了《2019年秋季學期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控輟保學任務書》。同時,確定了374個控輟保學重點監測縣,一縣一案制定控輟保學工作方案。
俞偉躍介紹,為強化精準摸排,進一步完善了中小學生學籍系統與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全國貧困人口信息庫比對機制。組織各地開展了三次全國集中摸排核實,經過數據“三下三上”,進一步摸清了輟學學生底數,建立了控輟保學工作臺賬和在線管理平臺,實施動態銷號管理。
俞偉躍介紹,通過開展暑期開學勸返復學專項行動,充分發揮縣級政府有關部門、鄉鎮政府、村居委會作用,采取法律手段督促家長送孩子上學等,綜合運用感情的、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方式搞勸返,切實做好勸返復學工作。
確保學生留得住,還要學得好。運用“互聯網+教育”免費為農村學校提供優質學習資源,打造鄉村溫馨校園,努力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同時,建立師生結對幫扶制度,解決好心理適應和融入校園問題,健全學習幫扶制度,解決好學習困難問題,加強普職教育融合,幫助就業意愿較強學生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一人一案”制定方案,通過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等方式,解決好殘疾兒童就學問題。
“下一步,將繼續健全行政督促復學、部門聯控聯保等長效工作機制,鞏固專項整治成果。開展2019年國家人口信息庫與學籍系統比對,實施新一輪核查勸返工作,及時為返校學生建立學籍。做好輟學情況定期報告工作,發現控輟保學工作開展不力、進展緩慢的及時約談督促。統籌實施好義務教育學校建設相關項目,大力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水平,確保適齡兒童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義務教育。”俞偉躍說。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