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做作業啦!
孩子現在回到家,會第一時間主動拿出作業來做了,我們都很驚喜。
——究竟是什么樣的作業能有這樣的吸引力?
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走進揚州市梅嶺小學來一探究竟吧!
每個孩子的學習進度都是不一樣的,學校教育很多時候都是建立在“共性”基礎上的教育,從而忽略了孩子之間的“差異”。
在孩子統一接受課程教育的背景下,學校想要關注“差異”,該如何做呢?
——揚州市梅嶺小學通過作業精細化研制回答了這個問題。
梅嶺小學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到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進度,把作業分了不同的層級,并以此為出發點,通過“三個聚焦”行動,打造出一套尊重差異、環環相扣的教學體系。
“三個聚焦”之
聚焦課堂
梅嶺小學的老師們首先從課堂教學開始下功夫,他們——
剖析重點難點
學校研討了教學目標,著重關注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并對各科進行系統地梳理,使課堂做到精講精練,有章法,有實效。
優化課堂結構
以六年級課堂為例,教師將基礎知識的復習鞏固、新知識的學習以及相應的拓展延伸,均落實在40分鐘內,課堂的前5分鐘為復習鞏固時間,最后10分鐘進行提升訓練。這樣的化整為零,提高了每節課的課堂效率。
突破教學弱項
教研組集中攻關了各學科的教學弱項,并制定出可行有效的策略,以便在下階段的教學中得以調整,切實解決學科中的問題。同時在階段性練習后及時進行分析,找出本階段的弱項,調整教學策略。
老師說
為了追求“高質增效”,老師們一直力求做到作業精細化。比如我們將數學作業分成了幾個層次:1.溫故知新,便于知識的遷移;2.本課基礎知識訓練,重在夯實基礎,直指本課的重難點;3.知識縱橫為拓展提升,力求打開學生視野,關注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愛學、善思。
——梅嶺小學曹堅堅老師
“三個聚焦”之
聚焦分層
梅嶺小學在教學中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定標”;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對作業進行了分層設計,將作業分為基礎性作業、提高性作業和拓展性作業,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訓練與提升——
基礎性作業
以配套練習的選做題為主,重在夯實基礎。
提高性作業
是對已有知識的鞏固、拓展,進行學科能力的訓練,可以和回家作業整合,關注練習的深度與廣度。
發展性作業
針對學科特點設計的單元長作業,重在綜合,融會貫通,拓展學生思維,完成方式多樣,可選擇、可合作、可展示。
對于基礎暫時落后的學生,以鞏固課本知識為主;
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適當加大難度,讓他們也從學習中嘗到成功的喜悅;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給了他們積極探索、不斷前進的動力,使他們在良性競爭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不同學科的也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制定了相應層級的作業內容:
作業有了不同的層級,每個孩子面對的都是適合自己的作業,當然就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學生說
現在我們多了些更有創造性的作業,還可以自由選擇任并且組隊完成,老師們會把我們這些創造性的作業進行展覽,我們看了以后會特別的開心,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梅嶺校區三(2)班張周元同學
作業比以前多姿多彩、更有意思了,我們自己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可以和合作的小伙伴一起商量討論,把自己的思考表達出來,還可以從大家的點子里汲取經驗,拓寬了自己思考問題的角度。
——花都匯校區六(3)班徐禎珠同學
“三個聚焦”之
聚焦差異
針對不同學生的成長狀況,梅嶺小學的老師們多角度、多方法,在共性的基礎上關注差異,力求教學資源利用最大化。具體的行動主要落實在對學困生的關注和培優工作上。
關注學困生
梳理情況→分析原因→三科共同商議→找出可提升點→制訂輔導計劃
關注課堂狀態→引導參與課堂→課后個別輔導→保證基礎過關
與家長保持聯系→共同樹立信心
重視培優工作
鼓勵不同思考→激發學習潛能
調節作業板塊比例→拓展學習視野
組建學科社團→整合資源系統訓練→提升學科素養
家長說
孩子最大的變化是不用我們家長“盯”著了,以前回到家,作業都是三催四請的,現在一到家就能積極地先做作業,甚至還能獨立地完成一些實操性比較強的的作業。這些作業也讓孩子學以致用,豐富了課余生活。
——梅嶺校區三(2)班梅好家長
現在孩子能夠通過畫思維導圖總結課堂所得,用自己的語言呈現對文本的理解;甚至還能獨立完成一些實踐性較強的作業,比如繪制旅游線路圖或設計全家一日游計劃等等。這些作業既讓我們了解了孩子的所學所想,也讓我們的孩子更熱愛學習和善于觀察了。
——花都匯校區六(1)班葛亦家長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