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們學校已簽約學生中,有90%的學生到了生產一線就業。”8月10日,新疆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李玉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么多學生能到生產一線就業,是我們沒想到的,也讓我們倍感欣慰。”
“先就業后擇業、先生存后發展。”新疆工程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學生艾力克木·艾買爾說,“這是學校教給我們的就業理念,我深以為然。大學畢業,意味著人生開始新階段,從生產一線干起,沒什么不好的,我對未來充滿期待。”
“原以為受疫情影響會打亂自己的求職計劃,沒想到一場網上招聘會,讓我找到了滿意的工作。”艾力克木·艾買爾開心地說。如今,他已是新疆大黃山鴻基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名準員工了。
“畢業生愿不愿意到生產一線就業,愿不愿到基層就業,他們持什么樣的就業觀念至關重要。”李玉鴻說,“我們堅持‘精細化’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把就業指導教育納入學生學習教育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先生存后發展’的理念。”
新疆工程學院通過課堂教學、實習實訓、訓練營、就業技能提升活動、優秀校友分享座談會等環節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就業觀念、就業技能的宣傳教育和培訓。這些活動,讓學生了解了生產一線的實際情況。
李玉鴻說,事實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的生產一線已經和過去有著天壤之別了,很多都是信息化,機械化,不再像過去那樣單純靠體力去工作了。而且,工作環境也越來越好,發展前景也更加光明。這些方面,是很多學生不了解的。所以,學校通過系列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生產一線的真實情況,可以打消學生的顧慮和擔心,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念。
面對新冠疫情對就業工作帶來的嚴峻挑戰,新疆工程學院積極應對、主動作為,創新就業方法,拓寬就業渠道,多措并舉為學生順利就業搭建平臺、做好服務。今年,新疆工程學院有2961名畢業生,其中2264人已簽訂就業協議,簽約率達76.5%,簽約的學生中,90%都去了生產一線就業。
李玉鴻告訴記者,學校黨委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專門搭建學校和各二級學院就業困難畢業生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就業專干、畢業班班主任為主力,教師黨員、專家教授、“三進兩聯一交友”老師等,做到一對一精準幫扶,實現“一人一策”個性化就業指導。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進行資助幫,為其發放了15.52萬元求職補貼。
該校還對就業困難畢業生按照“一人一策”建立點對點精準幫扶機制,截止目前,學校382名建檔立卡就業困難畢業生中已有268名學生通過幫扶實現就業。
“我們鼓勵學生通過參軍入伍、選調生、三支一扶、特崗教師、南疆四地州事業單位招錄、考研、考公務員等渠道積極就業。”李玉鴻說,“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為畢業生線下線上雙向選擇創造一切便利條件,共舉辦招聘會201場,提供就業崗位數30000余個。”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新疆工程學院還強化校、院、班三級就業指導工作體系,落實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構建起了全員促就業責任體系。書記、校長上好就業指導第一課。嚴格落實就業創業考核機制,校黨委掛牌督戰,嚴督實導,對工作不力的部門和個人進行約談,確保就業工作各項措施落實落細落到位。
新疆工程學院出手早,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于2019年9月—12月舉辦校園專場、綜合類線下招聘會109場,提供就業崗位數11761個。今年2月28日率先在自治區高校中開展了空中雙選會,截止目前共舉辦空中雙選會87場,103家用人單位參會,提供就業崗位8000多個,觀看招聘直播學生達12000人次,充分利用了視頻信息化技術幫助畢業生求職、就業。
90%的畢業生能去生產一線就業,也與新疆工程學院開展的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緊密相關。近年來,新疆工程學院先后與103家企業建立應用型本科產教融合合作關系。每年寒暑假招生就業處和各學院到產教融合企業開展就業調研、了解企業用人需求、回訪畢業生和優秀校友、安排學生到企業就業見習。安排專業老師和就業指導老師前往企業見習,力爭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暢通渠道和廣闊平臺成了學校推薦畢業生到生產一線就業的又一路子。
已找到工作的艾力克木·艾買爾說,自2月起,學校老師們就對我們通過釘釘和微信平臺等開展商務禮儀、線上面試技巧等方面的就業培訓,就業指導老師李希多次打電話詢問我的就業意向及訴求,并對我的求職簡歷給予修改意見。工作做的特別“精細化”,為我們找到工作提供了很大幫助,增加了成功砝碼。
“多虧了黨的好政策,還有學校老師的關心關愛,我才能這么快,這么順利地找到了工作。”艾力克木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蔣夫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