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2020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
編號:07 姓名:常曉明
他對高教的理解深刻而精準,對樹人的追求忘我而情真。他34年如一日,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出百余名高素質工科創新人才。他投身于探索中國高等理工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建曉明研究室,以“興趣驅動、早期培養、項目引導、文化熏陶”的理念引導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探索出了基于CSCP范式的工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廣受業界稱贊。
——題記
常曉明以“興趣驅動、早期培養、項目引導、文化熏陶”的理念引導學生開展開外科技實踐。他34年如一日,致力于學生綜合素質、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并培養出百余名高素質工科創新人才。他品高志堅、嚴謹求實、堅持不懈、育人于本,探索和創新出一種基于CSCP(文化熏陶-育人&育才結構-項目實踐-能力達成)范式的工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并在國內外高校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建設富有活力的研究室
曉明研究室創建于2003年,是曾留學日本八年的常曉明教授用自己的資金建設、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研究室。為建設一個富有活力的研究室,常曉明最先關注的是研究室的育人模式以及研究室應追求的文化。
2003年研究室建立不久,他首先做了兩件事,第一件是確立研究室文化為“嚴謹、認真、高質、高效”。在這樣一個思路的主導下,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求學生嚴謹地思考,認真地對待,高質量、高效率地去完成。這種文化深入到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中。
第二件是創辦內部刊物《曉明研究室通訊》,記錄了研究室的發展歷史,是研究室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自通訊創辦以來,每年發刊7-8期,至今共發刊100多期,推送300多期微信,在總結和宣傳研究室發展成果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寫作、編輯和管理能力。
研究室所招收的學生來自計算機、信息、物理、機械和材料等專業,多學科交叉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不僅如此,還有高年級的學生以及研究室的博士和碩士生與他們進行交流。學科交叉和年級交叉,使學生一進研究室,就感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氛圍,用學生們的話講,就是感到有一種“場”的存在。
在研究室,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這種特點的互補,恰恰是作為一個團隊所必不可少的,各自的特點互相影響,使學生們得到快速成長,團隊式學習、探究式研究、并行式處理,定期舉辦講座、動手實踐能力訓練、為全校學生作報告、與名校教授交流、聆聽教授教誨等等,這些都是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難以實現的,這就是研究室的文化熏陶。
引導學生苦練內功
近年來隨著研究室創新人才培養經驗的積累,培養機制越來越規范。研究室實施“四個一” ,推動學生開展課外實踐,即做一個實驗,寫一篇研資(研究資料),形成一個PPT,做一次講座。
研究室時常公布適合學生研究的興趣課題,大家根據自己的興趣報名。研究室培養學生注重過程,所以一旦課題開始,不管成功失敗,都鼓勵學生堅持做下去。在許多情況下,還鼓勵大家嘗試失敗,經歷失敗,雖然這樣看上去會浪費一些元器件,會多付出一些時間,但可以真正學到東西,成為今后成功的寶貴財富。一旦做了實驗,就一定要寫研資,寫研資需要嚴格按照論文的“五章法”撰寫,所完成的研資,首先要經過研究生審查,初審修改后再由老師進行最后的審查。合格后方可做一個PPT,再由研究室安排時間進行一次講座,每年這種講座約有75場次,內容豐富的講座,極大地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
“四個一”的做法,與通過參加賽事培養學生的方式有所不同,正如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一樣,項目注重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四個一”的特點就是更加注重基礎訓練、注重過程、注重全面發展,它不僅沒有名次,甚至還鼓勵學生嘗試失敗以積累經驗。它的特征是學生個體獨立地開展研究、進行實驗,學生只能與課題不同的同學討論研究方法,而沒有可能出現相同的課題讓你借鑒數據。這種模式使學生能靜下心來獨立研究、認真思考,避免了急功近利的思想。
這種培養模式,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實踐證明,這些學生到畢業的時候,不論是繼續深造還是步入職場,都非常受歡迎。
此外,研究室也根據情況參與一些賽事,并且堅持“學習第一,比賽第二”。多年來,學生先后獲得了全國“飛思卡爾”智能車大賽、全國ITAT教育工程就業技能大賽、山西省“興晉挑戰杯”、全國電腦鼠走迷宮大賽等十幾個獎項。
培養實踐創新高素質人才
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研究室暑期培訓與課堂教學的模式大不相同,培訓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是未來三年沒有的學習內容。
在講授時間上,每一種內容只講2-3個小時,大部分時間要求學生采取“團隊式學習”的方法,互相討論,分頭研究不同的設計案例。由此,學生學會了帶著問題主動學習,學會了團隊合作。
在2019年的暑期培訓中,需要學習繪圖、視頻制作、圖像處理、編程等。講師每次只講十幾分鐘左右,剩余時間學生們自主學習。而測試卻十分密集??己顺煽儺斕旃?,對培訓生既是壓力、也是激勵。這樣持續一個暑假,學生的成長是非常顯著的。
研究室紀律嚴格,培訓期間一旦發現考試作弊、實驗數據作假、因偷懶不出早操而編理由欺騙老師,早操或上課遲到超過3次,立即開除。嚴格的訓練培養了學生堅忍不拔的精神。此外,學生每天要出早操,課間時間也要進行一次活動。這樣張弛有度勞逸結合的安排,既保證了學生學業上不斷進步,也保障了學生們良好的身體素質。
2019年的暑期培訓長達49天,其中晨練天數為42天,培訓科目共17種,講座次數共96次,各種考核累計達93次,通過問卷調查得知他們的五大收獲是規范做事、思維改變、知識技能、團隊合作、同窗友情。不少學生經過培訓深有感觸地說: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能適應如此緊張的暑期培訓,自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名學生在他的培訓感想中這樣寫道:“在研究室的學習是以自學為主,同學們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真正將知識化為己用,而我一直在找這樣一個地方。能夠參加研究室的培訓我感到很榮耀,也很受用。我真切感受到研究室是一個注重實踐的地方?!?/p>
曉明研究室的育人模式,不斷地得到社會的認可。這種認可集中地從兩個方面得到體現:第一,不了解曉明研究室的企業,在接觸研究室的學生后,感到素質很好,錄用后往往給予重要的崗位;第二,已了解曉明研究室的企業或學校,往往不加思考地向研究室要人。
研究室培養的本科生,有的在研發崗位就業,有的創業,有的繼續深造。一批批成功的太理人從曉明研究室中走出,我們看到的是朝氣蓬勃的面孔,是無言的實干精神,是靈動的創新思維,是激勵莘莘學子邁入科學研究這道大門的動力。
常曉明所做的不僅限于奉獻一事,更是對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創新。有專家評論:“常曉明對高教的理解深刻而精準,對樹人的追求忘我而情真。他品高志堅、嚴謹求實、堅持不懈、育人于本、凝心聚力,探索的教學與科研理念與CSCP工科創新人才育人模式堪稱中國高等理工科教育之典范!”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