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拔節育穗期’的青少年,只有把個人奮斗融入國家和民族發展之中,才能實現崇高的人生理想……”近日,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化學工程學院教師王靜在給學生上油品分析課前的一段開場白視頻,一經學校官微推出,就受到了全校師生的“熱捧”。
怎樣的一節思政課,能同時吸引幾千人次觀看?近年來,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深入挖掘各類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創新實施“課堂思政三分鐘”育人工程,不斷豐富思政課的形式和內容,“課堂思政三分鐘”成為了學生最喜歡的課前“課”。與此同時,該學院在其“兩微一端一快一抖”思政教育“微平臺”推出“課堂思政三分鐘”系列視頻,引發了廣大師生的共鳴,課堂育人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讀者在哪里,師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就做到哪里,思政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融媒體學院院長何華介紹,學院積極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以價值引領與專業知識結合為目標,構建起“兩微一端一快一抖”網絡育人“微平臺”,既有傳統的主題網站,又有手機客服端,既有微信、微博,又有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滿足了全校師生的需求。同時,不斷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以學生喜聞樂見、接地氣的形式,開設“喜迎十九大”“我和我的祖國”等思政專欄,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心入腦,不斷增強了思政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人文性和趣味性,形成了育人的集成效應。
此外,學院專門成立大學生全媒體中心,整合校內宣傳力量,搭建“新媒體矩陣”,全面梳理和優化學院現有網站欄目設置,精心設置校院兩級網站特色欄目,并圍繞新媒體運營與策劃等主題培訓,不斷提升網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能力,建立了一支有理念、懂網絡、會技術的學生骨干隊伍。
在此基礎上,學院以師生需求為導向,開發特色網絡應用,組建接地氣的“應用群”,推進相關工作的流程網絡化、辦公主動化、溝通交互化、服務人性化、信息數字化,擴大了網絡育人的覆蓋面和服務面。目前,該學院官微已經實現集繳費程序、成績查詢、在線選課、事務辦理于一體的快捷平臺,同時還開發了微黨課、微課表等多款貼近學生生活和實際的應用,學生隨時可開展學習,教師也可開展課堂考勤、網絡答疑、在線考試等教育管理服務。
該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焊接技術185班學生雒永安每天都堅持“刷一遍”學校的“新媒體矩陣”。“學校的平臺很方便,每天發的信息很多,能讓我學到很多課堂之外的知識,了解一些新鮮事物,幫助我快速成長?!宾糜腊哺嬖V記者。
鐵人王進喜是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光輝楷模,也是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的杰出校友。為此,學院充分發揮“互聯網+”思政教育優勢,將以“鐵人精神”為核心的“蘭州石化學院精神”貫穿到學生培養的全過程,通過不同類型的新媒體之間內容的整合和互動,全過程、全方位、立體化涵養鍛造學生家國情懷、大局意識、艱苦奮斗、求實創新、精益求精、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和素養,引導他們主動擔起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我們通過探索‘互聯網+’思政教育的新環境、新平臺、新途徑、新陣地,逐漸形成了網絡主陣地與唱響網上主旋律相結合的網絡思政工作新格局,傳播了正能量,促進學生的理論深化、情感共振、精神提振、素質提升,實現了‘線上線下’合力育人的協同效應?!焙稳A說。
據近兩年來該學院思政教育調查顯示,全校95%以上的學生通過學?!皟晌⒁欢艘豢煲欢丁鲍@取相關信息。目前,該學院微信關注人數達5萬余人,實現學生全覆蓋;官微閱讀量達103.4萬人次,總留言數突破2.6萬人次,官微傳播指數WCI達到645.36。(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尹曉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