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河南澠池6月28日訊(記者 陳強)今天上午,全國中小學生考古及歷史文化研學啟動儀式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辦,中國社科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澠池)、鄭州市第九十三中學承辦。
啟動儀式前兩日,鄭州市第九十三中學的學生們已開展了以“研學仰韶文化,光大華夏文明”的考古研學,先后到河南滎陽青臺遺址、鞏義雙槐樹遺址、三門峽廟底溝遺址、澠池南村曙猿遺址等地的考古發掘現場及遺址展館考察學習,并聆聽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趙春青研究員所做的《仰韶文化與華夏文明》的報告。啟動儀式結束后,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博士又為同學們做了《從猿到人》的專題講座。
仰韶文化是指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1921年首次在澠池縣仰韶村發現。仰韶文化被專家認為是“生命力最強、影響力最大的中國史前文化之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主根”。
今年是仰韶文化發現100周年,也是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今天在仰韶文化發現地參加全國中小學生考古及歷史文化研學啟動儀式,深感激動和榮幸。我們將進一步落實好教育部關于研學活動的要求,發揮河南歷史悠久、遺址眾多的優勢,帶領學生了解歷史、研究文化,熱愛祖國、熱愛家鄉,以優異的研學成果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鄭州市第九十三中學校長呂玉卿說。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