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興華 通訊員 季文豪 楊春娟)近日,由全國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教學聯盟主辦,魯東大學等山東高校地理G5聯盟成員單位聯合承辦的主題為“海岱儒風行·百年新征程”第12屆全國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在魯東大學學術中心啟動。來自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武漢大學等全國39所高校的162名“地理人”將在山東開展為期2周的聯合野外實習。
“野外實踐教學是地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跨區域地理學聯合實習是國家理科地理學基地人才培養與野外實踐教學的重大改革創新模式。”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教學聯盟理事長、華東師范大學鄭祥民教授向記者介紹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有關情況,“通過全國高校野外聯合實習,既能發揮國家理科地理學基地在教學改革中的輻射和示范作用,推動各高校實踐教學水平和效果的提升,又能推進地理學課程思政建設,實現全國優質野外實習資源和名校名師資源共享,為國家培養地理學一流拔尖創新人才發揮重要作用。”
自2009年以來,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已連續舉辦了11次。2021年5月,全國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教學聯盟在華東師范大學成立,40所涉及地理學人才培養的高校成為全國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聯盟首批成員單位。這次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是全國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教學聯盟成立后的第一次跨區域聯合野外實習,不但參與聯合野外實習的高校和師生人數突破了往屆,而且在聯合野外實習的內容與方法上進行了改革創新。聯合野外實習啟動后,實習“地理人”將由煙臺實習點出發,前往東營、濟南、泰安、青島等7個實習點,開始他們總行程三千里的探索旅程。
“這次全國高校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線路,突出了山東海岸海洋、大河三角洲、傳統文化、農業大省等區域特色,涵蓋了人文、地質、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地理要素,既有泰山、嶗山、煙臺山、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濟南趵突泉等自然地理內容,也有曲阜‘三孔’、臨沂蘭陵農博園、日照港等人文地理場所。”教育部地理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山東高校地理G5聯盟發起人、魯東大學校長王慶從地理學專業角度給記者闡述這次聯合野外實習線路設置情況,“通過聯合野外實習,將齊魯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等融入地理野外實踐教學,把思政教育融入地理學野外實踐,在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精神,增強學生的國土認知、家國情懷、國家認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同時,引導實習師生充分了解山東文化,增強山東地理在全國的影響力。”
為充分做好第12屆全國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突出展現山東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全國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教學聯盟召開專題會議,就全國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基地的選擇、實習線路的銜接、實習講解教師的確定、野外實習思考題的編撰等進行了專題研討;承辦這次全國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的山東高校地理G5聯盟,先后多次召開線上線下會議,研究制定野外實習具體線路、各線路講解教師培訓、實習期間安全等方案;具體牽頭承辦這次全國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的魯東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專門成立了全國地理學聯合野外實習相關籌備和保障組,各組成員放棄假期休息,加班加點積極籌備聯合野外實習的各項工作,學院選派具有地理學野外實習經驗的領導和專家,深入各實習點檢查具體線路安排、講解教師備課等落實情況。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