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2022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中國科學院大學供圖
“入學之日,你們‘強國一代有我在’的青春誓言仿佛還在耳邊,今天卻已到告別之時。”7月3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在畢業致辭時對學生們說,“今天,看到你們青春的面龐,堅毅的神情,我們有理由相信,‘強國一代’初長成。你們自信的模樣,就是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希望!”
當天,中國科學院大學2022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雁棲湖校區舉行,6493名博士生、6075名碩士生以及371名本科生獲得學位。
7月3日,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2022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中國科學院大學供圖
每年7月,都是屬于校園的“豐收季”。在畢業典禮致辭中,李樹深展示了一張特別的“豐收”合影——身著學位服的畢業生們和導師在小麥試驗田中拍下的畢業紀念照。這張照片定格了糧食豐收和學業豐收的幸福。李樹深表示,從國家級種質資源平臺,到“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從培育良種到保護耕地、開發邊際土地,國科大學子在科教融合的平臺上,延續前輩榮光,傳承家國使命,為國家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貢獻著青春力量,真正將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
2022屆博士畢業生代表王麗冰在發言時說,受益于科教融合辦學模式,我們可以在上海光源、“科學號”海洋科考船、綜合極端裝置等一流科研平臺真刀真槍地開展課題研究、追逐科學夢想,“在國科大,我們充滿無限可能。”
“無限可能”也包括探秘世界第三極。今年5月4日,第二次青藏科考“巔峰使命”珠峰科考隊成功登頂世界最高峰,完成了多項重大科研任務。國科大有17名學生參與了“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其中應屆畢業生1人;而在過去5年里參與第二次青藏科考的900名國科大學生,約有180名今年畢業。
李樹深在致辭時表示,“站在科學之巔解決科學難題”,是人類挑戰極限、認識自然的方略,也是中科院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的使命擔當。“在珠峰地區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不缺的是精神。”李樹深希望這種精神,能夠激勵和滋養學生們一生一世。
在李樹深眼里,2022屆的畢業生既幸運又“特殊”。幸運的是,他們見證了國科大建校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科院建院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等重大歷史時刻,感受著發展的脈動、大國的底氣和時代的光榮。特殊的是,他們的學業和生活持續受到疫情影響,多了不少獨特的記憶。李樹深感謝學生們與學校一起直面挑戰、共克時艱。
疫情之下,國際格局、世界秩序深度調整,人們的工作學習方式、交流方式和思維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轉變。李樹深指出,“萬變”之中,人性中善良的光芒不會改變,中華民族的韌性不會改變,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不會改變。
李樹深寄望畢業生做一粒種子,向下生根,向上生長;做一顆星辰,努力發光,用力閃耀;做一滴水,清澈純粹,坦蕩坦然。他希望畢業生牢記,科技界不能有泡沫,要杜絕浮夸浮躁之風,不能急功近利,要用釘釘子精神干實事,實干事。面對紛繁世界,他希望學生們保持頭腦清醒、明辨是非,理性思考、冷靜判斷,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面對艱難困苦,他希望學生們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氣魄和膽識,更有“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李樹深叮囑畢業生肩負時代使命,將個人追求融入到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時代藍圖,延續中國科學院人的光榮傳統。
本年度畢業典禮的主題是“光榮與夢想”。2022年,國科大更名剛好十年。李樹深在致辭中,祝愿學校的下一個十年,祝愿畢業生的未來人生,“一路向陽行,夢想皆開花”。
7月3日,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2022年度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中國科學院大學供圖
國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為辦學模式、研究生教育為辦學主體、精英化本科教育為辦學特色的創新型大學。截至2022年7月,已累計授予207829名研究生碩士、博士學位,授予1713名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
作為科技創新生力軍,國科大畢業生中的大多數將在中科院各研究院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以及國家機關等各個行業崗位,扛起科技自立自強“國家責”,也有一部分畢業生將在創業中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易鑫)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