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北京2月23日訊(記者 林煥新)今天,北京市第十一中學集團校2024年學術年會暨“教師職業發展月”二十周年實踐研討會召開。本次會議以“躬耕教壇 創新賦能 以教育家精神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為主題,分享創新實踐探索成果,探討教師專業發展新模式。會議由北京市學習科學學會、北京教育學會信息化專委會、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支持舉辦。
北京市學習科學學會秘書長李薦、北京教育學會信息化專委會理事長覃祖軍、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常務副書記鄭旺全進行致辭。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校長王萌發表主旨演講。王萌表示,塑造擁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師隊伍,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命題。自2004年開始,北京市第十一中學以“教師職業發展月”破題,通過創造良好的教師成長的生態環境,使學校系統成為一個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型組織,并由此開啟了學校的持續變革與創新,成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樞紐。
隨后,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從課程創新實踐、德育創新實踐、校本研修創新實踐三個板塊,展示學校一體化創新實踐成果。學校創新發展學院的教師代表圍繞學院課程設置與規劃,分享育人經驗與感受,以物理初高銜接課程實踐為例,暢談在一體化課程開發和實踐過程中的專業成長思考。德育創新實踐展示環節重點介紹學校圍繞“三全育人”目標實施班級組導師制度、協商式評價機制以及班主任工作室制度的創新實踐成果。北京市第十一中學集團校小學學段展示了“三備一說”校本研修和一體化聯合教研兩大特色,突出了跨學段、跨校際的課程一體化設計、學生一體化培養、資源一體化整合,展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教育高質量發展內涵特征。
學校教師展示創新實踐成果 學校供圖
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宋萑以“成就面向未來的卓越教師”為題作講座。他表示,人工智能時代,教師要帶領學生理解世界、看清世界的面貌;要為未來而教,循證教學實踐,指向未來素養,以課程引領教學;要關注教學相長,立足實際的工作場景,引領教師在實踐反思中成長,在跨界讀書中成長,在師生對話、師師對話、自我對話中成長。
本次研討會,北京市第十一中學集團校同步上線了百余節精品課,課程覆蓋人工智能、人文經濟、生化、航天四大領域。會上還舉行了學校博士工作室啟動儀式。
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市學習科學學會、北京教育學會信息化專委會、北京市教育學會中學德育研究會、中國教育學會高專委、北京師范大學、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出席會議。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