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董魯皖龍 實習生 張敏)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不斷壯大卓越工程人才隊伍。目前,工程人才與工學人才趨同化培養現象仍較為普遍,與產業需求脫節的問題依然突出,對標卓越的能力素養要求尚有差距。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指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一是產學合作缺少穩定持續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成熟的可資借鑒的產教融合機制。二是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的熱情不高,致使不少行業企業支持內部員工攻讀工程學位的意愿并不強烈。三是高校導師實踐指導能力不足。高校導師工程實踐能力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程人才的培養質量。
為此,今年全國兩會,楊賢金建議:
第一,教育主管部門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提供激勵性的政策和資源支持,鼓勵高校開展有利于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機制改革和特區試點,并通過科學的引導和閉環的監管確保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方向和質量。
第二,國有資產和國家稅務部門出臺相應政策,引導和鼓勵行業企業加大對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讓企業在積極響應中得到政策紅利、技術紅利及人才紅利。
第三,人社部門加快建立“旋轉門”機制,改革評價方式,推動高校和行業企業間的人才流動,支持優秀的行業企業工程精英與高校導師兼聘兼用,加快提升有利于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校企導師隊伍質量。
第四,行業企業進一步明確對卓越工程人才的個性化需求,深度參與高校培養卓越工程人才的全過程,完善從基礎研究、技術應用到工程化、產業化的創新鏈條,協同高校打造高質量的工程人才實習實踐基地和平臺,培育更多卓越工程人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