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教材使用監測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的重大制度安排,對建設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體系、充分發揮教材育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自2019年起,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團隊開展了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使用監測實踐研究,初步構建了中小學教材使用監測體系,取得了系列階段性研究成果。
莫景祺 王艷芳:建立教材使用監測體系,為充分發揮教材育人功能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教材使用監測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的重大制度安排,對于建設中國特色高質量教材體系,充分發揮教材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教材使用監測體系主要包括政策依據、監測主體、監測標準、監測程序、監測方法、監測信息平臺、監測隊伍、監測結果使用等八個方面,這些要素相輔相成、有機聯系,整體發揮保障功能。建立教材使用監測體系應采取適當的思維策略和實施路徑。
王艷芳:中小學教材使用監測指標體系的價值取向和研制思路——以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使用監測指標研制為例
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團隊自2019年起,以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使用監測為試點開展實踐研究,初步建構了一套中小學教材使用監測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的價值取向是關注教材育人功能的充分發揮,關注教材質量的持續提升。該指標體系倡導把教材使用納入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進行考察,關注教材使用質量和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創造性使用教材。研究團隊從條件保障、主體支持、教材使用行為、使用結果和對教材的反饋等5個維度,建立了涵蓋19個二級指標、68個三級指標的監測指標體系并開展了監測實踐,目前已趨于穩定。
王艷芳:中小學教材使用監測程序的設計理念與實踐探索
監測程序是開展教材使用監測的機制,是使監測活動保持為監測目的服務的保障。本研究以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第一輪使用監測實踐為基礎,闡述了對教材使用監測程序內涵、結構、特征的思考。從程序的概念出發,闡明了界定教材使用監測程序內涵的必要性,具體分析了在監測準備、實施和結果使用的不同階段各具體監測程序發揮的功能,并結合第一輪教材使用監測程序設計與實施中的重點問題對其進行了說明。
文章來源于基礎教育課程微信公眾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