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以下簡稱“廣以”)迎來第四屆本科畢業生。少年們用理想指引前路,以行動踐行初心,他們秉承“實干圓夢”(dream it, do it)的廣以校訓,在科學的道路上砥礪前行,成就了一個個“低調高光”的動人故事。2024屆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王元灝就是其中的一位優秀畢業生。
在父親的影響下,王元灝自高中階段樹立起對理工科的濃厚興趣。高考擇校時,他和父母將目光投向了以科技和創業聞名的以色列理工學院。作為以色列理工學院的中國校區,廣以專注理工科的專業設置與重科研、重創新的教學體系與他興趣相符。最終,他選擇入讀廣以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在第一年的學習中,王元灝漸漸發現自己對數學有更加濃厚的興趣。在他看來,數學作為基礎學科與各個學科聯系緊密,結合計算機科學的課程設計,也意味著未來的升學和職業發展中更加廣泛的機遇。結合興趣和多番考慮之后,在材料專業名列前茅的他轉入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專業就讀。

從工科的應用數學轉換到數學系的理論數學,王元灝最初難以適應課程難度的大幅提升。廣以數學系圍繞“高階計算機科學問題以深層次數學知識為基礎”的專業建設思路,為學生提供深層次而寬領域的數學課程。大量抽象而深刻的定義、定理讓他意識到,從前學習高中數學使用的記憶、刷題方法在高等數學的世界中并不“通行”。
“其實我的數學天賦并不特別高,但我的優勢在于擅長向別人學習。”通過與同專業的優秀同學交流經驗,他明白數學學習不是靠刻苦記憶,最重要的是理解。“面對每一門課程的定義和定理,我花費了最多的時間去思考,而對于課后題目并沒有花太多的時間。理解定義和定理以后,數學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
“多問為什么”是王元灝在廣以數學系四年學習中最大的感悟。“在給同年級的人講題時,他問我為什么需要這一步,我當時沒有回答出來。但我覺得他的問題非常有意義,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多問自己為什么。”
在往后的學習過程中,王元灝形成了“自我提問”的習慣。“為什么要這么去定義?”“為什么要設置這個條件?”“從這個條件為什么能推導到這一步?”面對教科書上浩瀚晦澀的概念、理論,他以自問自答的形式替代死記硬背,在思考推導的過程中加深理解,走出“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迷茫,逐漸形成了深度思考的習慣和更加縝密的邏輯思路。

王元灝(左一)參加夏校項目
在王元灝看來,廣以數學系的學術特質聚集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大家共同享受探索知識的快樂,同時廣以“問題驅動”式的教學理念也為師生創造了濃厚的學術討論氛圍。
課堂上,教師們引導學生從害怕提問、不會提問到自信提問、提好問題;課后,教師們提供“office hour”(課后咨詢時間),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一對一學習交流的機會。

王元灝(左三)與廣以的老師同學們合影
“我的英語基礎一般,但課堂上教授們都會放緩語速為我們講解,鼓勵我們在不懂的時候提問。一開始去office hour我也不敢開口,害怕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意思。但教授們都特別照顧我們,認真傾聽我們的問題,了解我們的需求,老師們特別喜歡學生問問題。”
在全英語的教學交流環境中,王元灝的英語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國際化教學也為他適應海外學術環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實現了能力的提升和心態的成長,王元灝漸漸掌握大學數學的學習方法,在教授的指導下涉獵高階數學課程,在課業之外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經過多番嘗試與探索,他發現自己更適應數據科學、統計學等方向的應用數學研究,希望能夠在相關方向繼續深造。在他看來,工業界與學術界均需要相關專業的高端人才,更不乏像精算師、量化分析師等高薪崗位,職業發展前景光明。
王元灝坦言,遞交研究生申請時,他一度十分忐忑,作為廣以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專業首屆畢業學子,申研的過程就像“摸著石頭過河”。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廣以作為以色列理工學院的中國校區,國際認可度這么高。“雖然廣以是一所年輕的大學,但錄取我的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對廣以的人才培養和學術水平給予了高度認可。”
如今,正在為博士入學作準備的他驚喜地發現,即將修讀的首年課程中,有一半已經在廣以的本科學習中完成。曾經艱難啃下的“硬骨頭”,正成為他學術道路上的“敲門磚”。
申請過程中,王元灝最為感激的是畢業校友們的傾囊相授。盡管遠隔重洋,彼此相距十幾個小時的時差,五湖四海的廣以校友們對于母校的師弟師妹們“有求必應”。“在美國馬里蘭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學位的黃瑞禧師兄、直博斯坦福大學的黎依彤師姐等等,都熱情地向我分享他們的經驗和建議,也給了我在申直博項目時很大的勇氣。”
在教授、師兄師姐和廣以學習與生涯發展中心的老師指導幫助下,他在申請材料和面試的過程中全面展現了自己的科研態度、思維邏輯和學術素養,最終收獲了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南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名校的錄取通知書,點亮了他的數學夢想之路。
青年有夢,薪火相傳。從廣以校園起步,王元灝滿懷母校和校友們的祝福,一路奔赴夢想的遠方。(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焦小新)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