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8月29日訊(記者 林煥新)“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我國中小學教師1684萬人,占教師總數的89%。因此,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提升基礎教育教師整體素質和教書育人能力,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必答題’。”在今天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俞偉躍在回答中小學教師培訓相關提問時說。
俞偉躍介紹,近年來,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在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上開展了多項工作。
第一,完善培訓體系。根據教師專業發展不同階段需求,推動各地建立完善教師梯次遞進發展體系,建立起中小學教師5年360個學時的全員培訓制度,形成了高等院校、市縣教師發展機構、優質中小學校、專業機構等協同聯動的教師培訓體系,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
第二,強化示范引領。通過實施“國培計劃”、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學科領軍教師培訓等示范性國家級培訓項目,引領各地創新培訓模式,改進培訓內容,優化培訓管理,組織高質量培訓,加強國家、省、市、縣、校五級骨干教師隊伍建設。
第三,聚焦重點群體。在區域上,優先支持中西部地區、邊境地區、民族地區、鄉村學校的教師培訓。在學科領域上,向音體美勞、科學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足球教育等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傾斜。開展全國中小學黨組織書記校長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升培訓。組織骨干教師校長赴新加坡、芬蘭等教育發達國家開展研修。
第四,推進數字賦能。加強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教師研修”板塊的建設和應用,常態化開展教師研修,據統計,到目前為止累計參訓教師超過6100萬人次,建立225個線上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帶動近10萬名骨干教師學習研修。開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在103個省市縣校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助力教師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徑。
“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健全國家、省、市、縣、校分級研訓體系,夯實教師全員培訓基礎。加強中小學學科領軍教師培訓,為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培育一批帶頭人。推進數字賦能教師發展行動,推進新技術與教師發展深度融合,持續提升廣大教師的數字素養,提升育人水平。推動培訓國際化,推進教育人才交流互訪,搭建高水平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俞偉躍說。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