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高校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事業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關于加強高校黨的建設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近年來,廈門大學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大學建校100周年重要賀信精神領航,不斷拓展和豐富一流大學的新時代內涵,把推進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作為與時俱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政治保障、戰略支撐、實踐路徑和內生動力,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更加堅強有力,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新動能新格局加快塑造,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奮力譜寫教育強國建設的廈大篇章。
一、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應有之義
(一)深度融合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所需
我們辦的是社會主義的大學,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黨建引領發展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屬性。實現黨的全面領導,要求我們把黨建引領貫穿到學校事業發展各方面、全過程,把黨的建設有機融合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各項工作中,實現黨的建設與學校事業發展深度融合、共同提升,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二)深度融合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實踐所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建設教育強國,必須扎根中國大地,堅持中國特色。高校要充分發揮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最大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推動黨的建設與學校事業發展深度融合,把黨的領導優勢轉化成最大發展優勢,推動大學建強一流體系、涵育一流生態、鍛造一流能力,從而培養更多一流人才,創造更多一流成果,作出更多一流貢獻。
(三)深度融合是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內在所需
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核心是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大學治理各領域各環節。推進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是在這一根本制度下的大學治理創新,能夠更有效地將黨的領導制度優勢轉化為大學治理效能,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為一流大學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二、推進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的邏輯理路
黨的建設作為學校的根本性建設,與學校事業發展具有內在一致性,二者統一于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體系之中。廈門大學在調查研究與探索實踐中,凝練了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三個雙重”的內在邏輯,即“雙重責任、雙重動力、雙重保障”,使黨建與事業發展彼此支撐、相互賦能、共同發力、合力向前,實現“1+1>2”的疊加倍增效應。
(一)雙重責任
雙重責任,一方面是指學校黨委要承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緊緊圍繞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作用,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另一方面是要建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共同肩負起學校黨建任務和事業發展工作,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二)雙重動力
雙重動力,是在黨建與事業錨定共同奮斗目標的基礎上,一方面,形成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為指向的牽引動力,牽引著學校黨的建設和各領域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目標實現;另一方面,形成以黨建優勢賦能事業發展的引領動力,切實將黨的政治優勢、理論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優勢轉化為事業發展優勢,不斷塑造形成黨建引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三)雙重保障
雙重保障,是指既要通過發揮社會主義大學制度優勢,為一流大學建設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確保一流大學建設行穩致遠、登高攀峰。同時,也要通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和改進學校黨的建設,織密建強黨的組織體系,構建“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黨建工作格局,不斷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為學校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三、廈門大學推進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
近年來,廈門大學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通過頂層設計“指路”和基層實踐“探路”,走出黨建與事業發展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的“廈大新路”。學校第十二次黨代會把深度融合作為建設一流大學的重要內涵,出臺實施關于推進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出版《高校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廈門大學的探索與實踐》,扎實推進隊伍、平臺、機制、文化“四個融合”實踐,為全面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供有力支撐。
(一)建強一流隊伍,有力支撐深度融合
一流隊伍是支撐深度融合的關鍵力量。學校牢牢把握理論學習、選人用人、培訓培養“三個重點”,推動形成干部人才隊伍共擔使命、共謀發展、共同成就的良好局面。
在強化理論武裝中根植深度融合理念。統籌集中教育和經常性教育,建立黨建與事業發展“嵌融式”學習模式。依托校院兩級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讀書班,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打造“雙周政治理論學習”載體,組織教師跟進學習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務;落實“三會一課”“固定黨日+”制度,推進黨員基本培訓工作,從思想深處強化廣大黨員的理論認識和融合思維。
在鍛造干部人才中突出深度融合導向。推動黨建與業務干部雙向培養、雙向流動、交叉鍛煉,把“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作為干部選拔的重要來源,加大培養力度。注重在大戰大考、急難險重任務中發現人才、凝聚人才,引導人才隊伍強化黨建服務“國之大者”,以有組織科研推進有組織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著力實現“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的雙向培養目標。
在增強本領素質中提升深度融合能力。將教育培訓作為干部隊伍建設的先導性、戰略性工程抓實抓好,通過分層分類辦好書記政治能力提升班、書記院長履職能力提升班、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紀檢監察干部培訓班、教師黨支部書記示范培訓班、基層黨務工作者培訓班、“揚才先鋒”學生黨支部書記培養計劃等,因材施教、按需施教,著力鍛造一支既懂業務又懂黨建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二)建設多元平臺,有效促進深度融合
多元平臺是推進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學校充分發揮優勢,深入挖掘深度融合的切入點,通過搭建研究、實踐、發展“三類平臺”,為實現深度融合提供有效載體。
發揮學科優勢,建好融合研究平臺。統籌學校黨建研究中心、黨內法規研究中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研究中心、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新質生產力研究發展中心等平臺,圍繞黨的建設根本性、全局性問題及黨建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化學理化闡釋,為融合實踐提供理論支撐。召開高校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學術研討會,推動學理闡釋及實踐創新。
發揮組織優勢,強化融合實踐平臺。按照“師生到哪里,黨的工作就推進到哪里”的原則,推動師生黨支部建設與教學科研中心工作同向發力、互促互進。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卡脖子”難題,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創新平臺建立黨組織,做到應建盡建,實現黨建與科研同頻共振。近年來,學校在黨建引領下,獲得“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等基礎研究成果和應用轉化成果,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發揮資源優勢,構建融合發展平臺。堅持“四個面向”,立足服務高質量發展,與黨政軍民學社會各界廣泛建立聯系,打造“黨建+”共建共融共享平臺組織模式。整合融合資源,堅持共享資源、共享經驗、共享服務,打造相互支撐、相互保障、相互賦能體系,激發“黨建+平臺”協同效應。持之以恒強化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全面提升服務區域發展和國家戰略能力,集智聚力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三)建立高效機制,有序保障深度融合
高效機制是實現深度融合的基礎支撐。近年來,學校探索完善議事決策、貫徹落實、評價激勵“三項機制”,保障深度融合有序推進。
完善一體謀劃的議事決策機制。堅持系統觀念,注重統籌謀劃,把黨的全面領導融入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和黨政班子議事決策制度中,構建黨委領導、黨政協同、學院落實、師生參與、制度保障的工作體系。創新推行全校黨委系統工作會議、行政系統工作會議制度,一體推動黨政重點工作層層落實;同時,建立院系級黨政負責人定期溝通機制,促進黨政協同,提升決策效能、保障融合成效。
完善一體部署的貫徹落實機制。注重聚能破壁,增強工作合力,以責任清單推進融合工作落實,在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責任清單基礎上,把“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貫徹落實到深度融合的具體任務中,壓實黨組織主體責任、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健全基層黨建工作聯絡機制,聘任一批學?;鶎狱h建工作聯絡員指導各基層黨委(黨總支)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確保推進黨建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的各項任務落實落細落到位。
完善一體考核的評價激勵機制。學校健全考核機制,激勵擔當作為。將深度融合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年度基層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要求,將“一崗雙責”履職情況作為行政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必述內容,將黨建工作和業務目標納入各單位績效考核,舉辦年度單位績效考核評價會議,為推進深度融合提供長效動力。設立“黨建提升與管理創新獎”,加強總結凝練、激發干事創業,推動形成積極探索深度融合實踐的生動局面。
(四)建構文化生態,匠心涵育深度融合
文化生態是涵育深度融合的靈魂根脈。廈門大學與黨同齡,擁有“愛國、革命、自強、科學”的優良校風。近年來,學校不斷推動廈大精神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黨建和事業融合發展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以奮進文化精神指引方向。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大學建校100周年重要賀信精神領航,編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資料匯編》,建好“把廈門大學辦得更好”專題學習空間,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轉化為提高黨建質量、推進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
以黨建文化品牌打造典范。實施“黨建引領”行動,推行“培先培優”“領雁領航”“提質提效”三大計劃,著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示范性強的黨建品牌。充分發揮福建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的獨特優勢,打造“行見八閩”研學實踐等一批黨建思政品牌。學校以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為契機,啟動“嘉庚精神·時代先鋒”示范創建工作,著力打造更多具有“嘉庚精神”底色、“廈大風格”特色、“南方之強”亮色的黨建品牌矩陣。
以校本文化內核匯聚力量。深入總結和闡釋百年來積累的辦學理念、校史校訓等精神文化內涵,編創《嘉庚頌》《嘉書·2963》《哥德巴赫猜想》等校史精品劇目,編印《為吾國放一異彩——廈門大學與偉大祖國》等一批黨建與校本文化生動融合的“廈大教材”,建成“陳嘉庚與廈門大學”紀念展館、革命史展覽館、王亞南紀念館等歷史文化展館群,將優秀文化融入黨建思政活動中。堅持以優良黨風正校風、帶教風、促學風,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培育一流的政治生態、育人生態、創新生態和服務生態,增強思政引領力,形成全員重育、師生愛校、齊心奮進的良好校園生態文化。(廈門大學黨委)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