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如何緊密對接行業需求,創新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提升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特別是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回答的問題。
近年來,為使學生適應迅速變化的就業市場形勢,學習和獲取用人單位所需的技能,國外許多高校開發了多樣的“數字徽章”(Digital Badges)項目,為學生提供緊跟行業趨勢的短期模塊化技能培訓證明。這些國外高校發展數字徽章的經驗可為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有益借鑒。
作為世界教育強國,澳大利亞十分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澳大利亞高校也走在開發數字徽章的前沿。本文將探究澳大利亞高校數字徽章的發展特色,并據此發掘對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啟示。
RMIT Creds官網截圖
“培養有效談判技巧”數字徽章在Credly平臺關聯的就業崗位
數字徽章的主要作用
根據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報告《數字認證:對跨境學習認可的影響》(Digital Credential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Learning Across Borders),“數字徽章”指的是一種包含以下信息的可點擊的徽章圖形:某項成就、取得該項成就所需的工作、完成這些工作的證明,以及頒發徽章的組織、個人或實體的信息。與數字徽章關聯密切的另一個概念是“數字證書”(Digital Credentials),即由特定機構頒發的數字化證書或證明,如學歷證書、技能證明和成績單等。因此,數字徽章可看作是數字證書的子集,一種不同于傳統學位學歷認證、主要證明持有者掌握特定技能的“微證書”(Micro-credential)。
數字徽章的出現和發展是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是數字技術發展的影響。在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同樣需要采用新技術來認證包括非正式學習在內的廣泛和多樣的學習成果。區塊鏈技術為開發數字徽章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讓數字徽章與紙質證明相比更容易存儲,且安全、防偽、可驗證。
其次是青年群體的偏好和需求的影響。青年群體作為“網絡原住民”,習慣于以數字化形式呈現和存儲信息,也愈發重視通過網絡空間擴大個人影響和挖掘就業機會。
再次是由于傳統學歷教育的局限。隨著當下知識迭代速度不斷加快,僅憑傳統學歷教育很難充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契合社會發展所需技能缺口的數字徽章為人們提供了更多選擇,成為傳統學歷教育的有益補充。
最后是未來以技能為基礎的招聘導向。數字徽章的發展展現出當下許多用人單位注重實用技能的招聘導向,其為用人單位提供了除學歷證書外證明求職者其他學習成果和技能的解決方案。
由此可見,數字徽章在高等教育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德國波茨坦大學學者Dana-Kristin Mah總結了數字徽章的五大作用:一是激勵作用,作為一種獎勵的數字徽章有利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二是識別和核驗技能,特別是核驗那些傳統學歷證書未能充分承認、卻可以直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軟技能”(Soft Skills),如溝通技能、協作技能和創業思維等;三是向利益相關者如老師或潛在雇主展示成就;四是幫助學習者捕捉學習記錄,規劃學習路徑;五是提升學生在高等教育中的留存率,激勵學生拓展已有技能或學習新技能。
澳大利亞高校數字徽章的發展特色
數字徽章在澳大利亞高校的高普及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澳大利亞政府的大力支持。據澳大利亞教育部官網,“高等教育微證書試點項目”(The Microcredentials Pilot in Higher Education)支持高等教育機構在教育、衛生、信息技術、工程、科學等重點領域建設微證書項目,以期在短期內提高學生技能,滿足雇主和行業的需求。2023年以來,澳大利亞政府累計為該項目投資1850萬澳元,完成兩輪項目申報,支持40所院校的73個微證書課程建設和投入使用。
根據澳大利亞學習與教學質量指標(QILT)2024年發布的《學生體驗調查》,澳大利亞的本科生對學校在其技能發展方面的支持呈現高滿意度,滿意率達81.1%。其同年發布的《雇主滿意度調查》也表明,企業對澳大利亞畢業生的技能掌握情況比較滿意,總體滿意率達83.7%。澳大利亞能夠擁有較高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行業服務成效,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數字徽章的發展。
據筆者分析,澳大利亞高校數字徽章的發展特色主要體現在內容開發、課程設計和技術支持三方面。
一是內容開發方面:緊貼行業和社會發展需求,重視精細化實用技能培養。
聚焦行業需求、培訓具體技能的數字徽章可賦能學生的求職就業,助力培育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力的應用型人才。相比于知識的廣度,數字徽章更看重知識的精度,是針對具體技能的評估認證,且這些技能通常是用人單位所看重或急需的,這代表了高等教育不斷向適應社會和行業發展需求的方向轉變。
許多澳大利亞高校開發的數字徽章能夠適應迅速變化的就業市場和行業發展需求,讓學生獲得更多更具針對性的技能。例如,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簡稱“RMIT”)與企業和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用人單位所需的技能培訓。一方面,行業合作伙伴的背書增加了數字徽章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另一方面,學校對數字徽章內容的定期檢查,也將確保其響應最新行業發展趨勢。
同時,完備的數字徽章體系也將為用人單位高效篩選最優秀、最適切的求職候選人提供便利。例如,RMIT與企業和機構合作搭建了數字徽章體系“RMIT Creds”,目前已廣泛覆蓋信息技術、情商培養、批判性思維養成、領導力培訓等領域。
二是課程設計方面:采用模塊化、堆疊性架構,提供短期靈活的培訓服務。
為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數字徽章項目的課程設計通常采用模塊化架構,每個模塊被視作一個“能力塊”。課程設計者將主要技能細化為多個分支技能,每個模塊講解一個分支技能,多個模塊的學習成效累計起來,共同構成學生對該項技能的完整學習體驗。這種堆疊性的模塊設計有利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自行掌控學習節奏。例如,悉尼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ydney,簡稱“USYD”)開設的人工智能數字徽章項目包含5個基礎學習模塊和3場可回放的直播活動。在結束學習后的一周內,學員可自主選擇時間完成融知識性和靈活性于一體的畢業設計,并在通過專家審核后獲得由USYD頒發的“透徹理解人工智能(AI Fluency)”徽章。這樣的課程設計方便學員在繁忙的工作日程中自行安排學習。
除在內部設計具有堆疊性的學習模塊外,澳大利亞大學的數字徽章項目還會考慮各項目之間的關聯,通過構建層次化的徽章體系,讓學習者逐級接受挑戰,累積學習成效。例如,澳大利亞托倫斯大學(Torrens University Australia,簡稱“TUA”)的項目提供6枚“智慧技能數字徽章”,每個徽章由6個學習模塊構成。當學習者取得6枚數字徽章并完成專業實踐評估后,可申請一門科目的學分認證,為繼續深造做積累。
結合華東師范大學學者汪維富和閆寒冰的觀點,上述模塊化、堆疊性的課程設計可促進學習的個性化、針對性和高效率,與傳統資歷認證形成“協同認證”,并能夠“重塑與時俱進的人才資歷認證新話語體系”。
三是技術支持方面:依托先進信息技術,易于保存、分享、使用和管理。
相比傳統紙質證書和成績單可能存在盜竊、偽造和遺失的風險,數字徽章提供了諸多便利。首先,學生可自行查看、保存和管理自己的數字徽章,并在個人社交媒體賬號和求職網站進行分享。在此過程中,學生既不需要經過學校的批準,也不需要支付任何郵寄和證件辦理費用。其次,數字徽章有利于學生根據能力標簽快速尋找合適的就業機會。例如,新南威爾士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簡稱“UNSW Sydney”)與技術公司Credly合作開發的數字徽章能夠顯示相關技能標簽,當數字徽章持有者在Credly平臺點擊該技能標簽時,平臺會自動為其匹配與該技能相關的工作機會,讓數字徽章持有者了解有哪些相匹配的雇主正在招聘、自己適合什么崗位以及可能的薪資范圍等。而且,數字徽章持有者還能直接在Credly平臺完成職位申請,實現由技能認證到應用技能進行求職的轉變。最后,頒發數字徽章的機構可查看其頒發記錄,以追蹤數字徽章在網絡空間的展示和分享情況,不斷完善數字徽章體系。
可見,數字徽章的便攜性、可分享性、易管理性使其成為能夠記載學習者完整學習記錄的一種永久性資質證明。通過使用數字徽章,人們可快速地、不受時空限制地展示和分享學習成就。
對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啟示
依托信息技術、注重能力培養的數字徽章可為我國高校積極回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有益借鑒。
一是升級育人理念,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實用技能。
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核心,重視知識的實用性和適用性。在開發方面緊跟行業需求,并以能力提升為重要評估導向的數字徽章可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力工具。一方面,部分數字徽章聚焦于容易被傳統教育忽視,但卻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軟技能”;另一方面,數字徽章還可被用來評估、激勵和促進實踐技能的發展,具有在重視實操能力的學科中得到深入應用的潛力。
二是完善課程設計,提供兼具彈性與層次化的能力進階路徑。
應用型人才培養是一個持續性過程,須注意完善課程設計,為學習者的能力進階提供兼具彈性與層次化的實現路徑。在這方面,數字徽章以能力為導向并具有正向激勵作用的設計理念可提供參考。
首先,模塊化教學能夠分解教學內容,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行掌控學習節奏,利用碎片化時間靈活完成學習任務;其次,各模塊之間具有邏輯性、結構性和進階性,可使學生逐級接受挑戰,并獲取相對客觀、及時的反饋,激發內在學習動力;最后,層次化的數字徽章體系表明課程之間存在關聯,便于學習者累積學習成效,實現能力進階。
三是依托先進信息技術,優化教育評價體系及學習成果認證。
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優化教育評價體系,推動多種形式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轉換、銜接,以便捷、可信的學習經歷認證暢通人才成長渠道。數字徽章在教育評價認證方面的創新性,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借鑒。
數字徽章突破了傳統成績單和學歷證書的評估局限,以動態的、發展的、全面的形式記錄學習足跡,拓展了學習成果的認證范圍。這種全過程、多維度的學習評價解決方案提升了評價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全面性。同時,其利用數字技術,提升了學習成果認證的透明度、可信度和便捷性,使學習評價向個性化與實用性方向發展。而數字徽章的持有者不僅可根據需求自由地進行徽章展示組合和形象構建,呈現富有個性化的學習經歷,還可借助數字徽章分享學習成就,與潛在雇主或同行建立聯系,助力職業發展。
四是加強協同育人,調動多方參與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多方參與、協同育人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題中之義。以數字徽章為例,其蓬勃發展關涉多利益主體,需各相關方協同努力。例如,提供符合行業需求的數字徽章項目、使用透明的認證流程、建立不同項目間的有效銜接,以及挖掘數字徽章廣泛分享的渠道和潛力等都是需要統籌設計的系統工程,能夠確保徽章的高美譽度、信任度和安全性。實際上,澳大利亞數字徽章的效力保障和良性發展正是基于學習者、高校、行業伙伴、用人單位、技術服務商、相關政府部門等的通力協作,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才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精準對接,推動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
總而言之,澳大利亞通過政府政策支持、行業協作、對畢業生和企業開展長期跟蹤評價等手段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數字徽章生態系統,其經驗對我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例如,可通過政府主導的方式,推動數字徽章在教育和職業領域的應用,特別是制定統一的標準和監管規則,確保其合法性和認可度。與此同時,鼓勵相關行業與教育機構開展合作,及時開辟前沿數字徽章項目,縮短人才供給響應周期,增強數字徽章的行業背書,提升技能認證的權威性和實用性。此外,還應建立畢業生職業發展和企業滿意度跟蹤評價長效機制,全面提升學校的社會貢獻力。
當然,我國也須結合具體國情進行本土化策略調整。近年來,我國雖然在數字教育領域發展迅速,但部分地區的技術基礎設施仍然薄弱,需有針對性地進行政策傾斜,為數字徽章等微證書的發展提供平臺和技術支撐。同時,目前傳統學歷教育在社會中的影響仍然較大,數字徽章的推廣需要更多的宣傳,特別是通過用人單位對數字徽章價值的率先認可,逐步建立其社會公信力。最后,還須注意數據治理與隱私保護,確保數字徽章的發展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及其他網絡安全監管要求。
總體來說,我國可根據現實情況,有選擇地借鑒澳大利亞高校數字徽章發展經驗,培養充分實現個人價值、滿足行業需求、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應用型人才。(作者 劉沫瀟系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大中小學外語教材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員。本文系教育部重大項目“外語數字教材出版平臺功能標準研究”[課題編號:2024GH-ZDA-ZH-Y-02]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項目“媒體深度融合下新形態高等外語教材的建設與應用現狀”[課題編號:2024JJ021]階段性成果)
來源:《神州學人》(2025年第7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