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廣東東莞長安鎮中心小學的新教師入職培訓中,教師黃艷芳在向新教師分享了課堂分組與合作學習的策略。而在數年前,“合作學習為何常常流于表面”這個問題曾讓黃艷芳頗感棘手。“當時課堂看似熱鬧,但教學的有效性不高。”黃艷芳對此很苦惱。
長安鎮中心小學組織的閱讀活動,讓黃艷芳感覺“柳暗花明又一村”。經過專家領讀和團隊互讀,黃艷芳更加清晰學生合作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她結合理論與實踐,帶出一批批凝聚力強的班級。她還通過“共讀”“共研”等方式,將經驗分享給集團成員校很多教師。
這是長安鎮很多教師在“共讀”“共研”中長才干的縮影。曾經,長安鎮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在課堂上以講為主,在評價上過于注重分數,而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不足。在長安鎮宣傳教育文體旅游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看來,這折射出長安很多中小學教師專業素養不足,教育視野有待進一步拓展。
面對新課標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引導更多教師破解專業成長瓶頸?長安鎮以閱讀為重要抓手,構建了“一核四式五全”區域“閱讀+”模式。其中,長安鎮將“閱讀+教育教研”作為提升教師素養的“利器”,讓教師在書本與實踐之中探尋能力素養進步的“階梯”。
如何讓教師在閱讀時盡量不流于形式?長安鎮注重破解“讀什么”的問題。2017年,長安鎮打造“品智閱讀”品牌,長安鎮宣傳教育文體旅游辦公室牽頭成立讀書指導小組,并邀請專家、教研員、名教師等加入。在專業力量助推下,長安鎮經過仔細遴選,分層分類地列出“共讀+選讀”參考書單。書單中既有解讀教育政策、課標文件的書籍,也有學科理論專著、科研方法讀本。長安力圖讓不同的書目,能適切不同學段、發展階段的教師的閱讀需求。很多學校參考書單,開展“針對一個共性問題,共讀一本書”等活動。
長安鎮第二小學在開展研究項目式學習時,就緊瞄“項目容易淪為學科拼盤”這一問題,精準出招。學校組織教師共讀《項目式學習》等書籍,組建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小組。
“我們會引導學校老師在開展項目式學習時,活學活用書里的好方法,在真項目中去鍛煉真能力。”長安二小副校長陳志平舉例說,學校科學組在“校園生態池”這一項目中,就將書里介紹的“設計驅動性問題”等好方法,運用到實踐中。
在濃厚的閱讀氛圍中,長安鎮很多學校主動創新,根據學校特色以及教研需求,增添更貼合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書目。長安鎮中心小學將“合作學習”作為重要的辦學特色,持續開展研究。
“鎮里推薦的很多方向指引性的書目,給了我們很多啟發。”長安鎮中心小學教導處副主任魏秀珍表示,學校為引導教師聚智聚力破解“合作學習形式化”的問題,又將《為了合作的學習》和《為了學習的合作》兩本書,列為學校教師必讀書目。
長安鎮中心小學科組在認真閱讀、研究相關書籍的基礎上,積極用書中很多好的方法破解教學問題。長安鎮中心小學還邀請一些必讀書目的作者到校,與教師們在“共讀”中“共研”,幫助教師們更好地理解運用書中好方法。經過多年探索,學校現已整合出一套合作學習的工具包,涵蓋合作學習觀察量表、設計模板等。
有了參考書目后,教師們應如何攻克“怎樣讀”這個難關?長安鎮讀書指導小組力求帶領教師們讀懂、讀透。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教授閆德明是長安鎮讀書班的常駐專家,他每年到長安鎮現場指導十多次。
“閆教授每次來,都會向大家分享很多閱讀好方法。”長安鎮宣傳教育文體旅游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在專家帶動下,長安鎮逐步形成三級閱讀機制。鎮級讀書班先行解讀;學校因校制宜,打造自己的品牌讀書會;學校學科組做好落實,帶動科組所有教師“共讀”“共研”。長安鎮還努力探索“閱讀—研究—實踐—反思”的教研模式,很多學校積極落實。
長安二小則充分發揮學校的科學教育優勢,努力將很多閱讀成果轉化為校本課程。為努力構建“創文化”體系,長安二小成立“創慧讀書會”,自選《特色課程構建》等書目,把很多零散的經驗整合為系統理念,最終開發“創享城”課程體系。“閱讀讓我校很多老師彌補了理論層面的短板,跳出了日常教學的局限。”陳志平表示,學校很多教師已學會從辦學理論的高度,去提煉總結教學實踐經驗。
為匯聚閱讀智慧,長安鎮每年還舉辦鎮級、校級閱讀活動,為教師搭建交流分享的平臺。此外,長安聯動圖書館、城市文化空間,努力打造“教師10分鐘閱讀圈”。(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謝鈺然 記者 劉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