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程墨 通訊員 程穩)“今天的番茄牛腩燉得入味,青菜也新鮮!”9月23日,在湖北省棗陽市第五中學食堂里,陪餐家長李慧的一句話,道出了眾多家長對該市校園餐改革后的共同感受。
學生的“盤中餐”,牽動著家長的“心頭念”。2025年8月,在該市校園餐專項整治工作推進會上,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曹可成強調:“公開透明是規避風險的關鍵。要以校園餐食材集采集配改革為契機,健全全鏈條主導、多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扎實推進整治工作。”
“改革不能打折扣,每一個環節都要陽光透明。”棗陽市教育局全程主導食材集采集配項目的招標工作,將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貫穿于信息公開、資質審核等流程始終,確保“陽光交易”。目前,該市115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全部實現食材的集采集配。
守住食品安全底線,必須嚴把源頭關。該局牽頭制定食材質量標準、檢驗規范和食品安全要求,并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建立“駐點檢查+隨機抽檢”的雙重監管機制,對食材從產地到食堂的每一個流轉環節進行全程跟蹤,織密校園食品安全防護網,讓源頭風險可控可防。
“興隆鎮中小學校聘請家長監督并參與學校后勤服務管理,邀請家長走進食堂錄制‘開飯了’視頻并播報的做法值得借鑒。”該市教育局副局長李燁表示,要充分利用“數字食堂”監管平臺的“陽光采購”功能,讓采購下單、驗質入庫、食材上架、按需出庫、安全加工等環節全流程線上留痕,實現食材可溯源、全程有記錄。
如何確保集采集配安全、惠及學生?棗陽市成立了由學校、中標企業、教育局組成的聯合詢價小組,每半月調研市場價格,根據基準價和中標折扣率確定最終執行價格并公開動態“詢價定價”機制。近期棗陽市教育局對全市70000余名學生家長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校園餐滿意率達到96%以上。
“保障學生‘舌尖上的安全’永遠在路上,如何將階段性成效轉化為可持續的長效機制,才是改革攻堅的重點。”曹可成表示,將持續構建安全有保障、過程可追溯、監督全參與的長效管理機制,用最嚴格的標準、最負責的態度、最透明的監督,筑牢校園食品安全底線。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