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要細心,講課要誠心,回應要耐心。”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師吳邊把“三顆真心”,融入援疆的課堂教學里。他每次備課都把知識點剖析細致,將講課的語速控制好。吳邊通過詳細的實例,讓喀什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學生們準確理解新知識。即便遇上有學生反復追問同一知識點,他也循循善誘地進行講解。
正是這份執著與熱忱,讓吳邊與廣外援疆教師楊韶剛,贏得喀什大學很多師生的尊重,分別獲得“廣東最美援疆教師”與“優秀銀齡教師”的榮譽。近年來,廣外逾百名師生參與援疆建設、志愿服務等工作,為新疆建設發展貢獻力量。
廣外黨委書記石佑啟介紹說,學校緊緊圍繞“國家所需、未來所向、廣外所能”的理念,充分發揮自身辦學特色優勢,在教育援疆中展現擔當作為。廣外通過選派干部教師、定向人才培養、帶動學科建設、打造科研平臺等方式,不斷拓展對口支援工作的深度和廣度,推動教育援疆從“精準幫扶”走向“共同成長”。
如何讓這份跨越山河的情誼結出更豐碩的果實?重點在于構建精準、可持續的幫扶新體系。2024年9月,廣外與喀什大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在學科專業、師資隊伍、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領域,明確了扎實的合作內容,制定了細致的合作機制,聚焦推進“造血式”支援。
作為華南地區國際化人才培養,外國語言文學、全球治理、涉外法治研究及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基地,廣外在教育援疆中積極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在廣外助力下,喀什大學推動“外語+法學+專業”深度融合,構建特色鮮明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在廣外校長閆相斌看來,教育援疆,師資是關鍵。廣外與喀什大學共同建強師資隊伍。雙方在涵養優良師德師風、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協同科研創新、搭建訪學進修平臺等方面,協同用力、久久為功,以教師長遠發展支撐學生成長成才。
援疆不僅帶來了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更重要的是引進了先進的教學科研經驗與方法。吳邊將廣外優勢資源,與喀什大學的具體實踐、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三者相結合,實現廣外經驗的“本地化”。吳邊組建了“商貿翻譯”“翻譯教育”等三個研究團隊,不僅提升了翻譯學科的科研實力和社會影響力,更授喀什大學“發展優勢學科”之“漁”。
近年來,廣外與喀什大學還在科研協同攻關與成果轉化上尋求突破,共同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廣外與喀什大學立足雙方的區域優勢,深化對外貿易、區域國別、國際傳播和涉外法治等方面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合作。(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黃思明 李韜 記者 劉盾)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