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表示,要深入實施縣中振興行動計劃。2025年8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為縣域高中振興錨定航向,注入了澎湃動能。
常寧二中是湖南省衡陽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發(fā)軔于宋明時期“集賢書院”“雙蹲書院”,1956年在古書院舊址上創(chuàng)辦,2022年整體遷入占地370畝的現代化新校區(qū)。近年來,常寧二中雖實現了“校園煥新”,卻仍面臨優(yōu)質生源流失、骨干教師流動、管理粗放等現實困境。如何乘政策東風系統(tǒng)化破解發(fā)展難題,走穩(wěn)走好縣中振興的新路,成為全體常寧二中人必須答好的時代命題。
縣中如何才能挺起脊梁、照亮鄉(xiāng)土?我們認為,縣中振興的本質是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重建。在實踐中,我們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終以師生成長力為中心,推進理念重塑、管理進階、文化浸潤,激發(fā)師生奮發(fā)進取、愛拼敢贏、爭創(chuàng)卓越的精氣神,學校發(fā)展生態(tài)持續(xù)優(yōu)化,教育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實現了內涵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以理念為炬 重塑縣中振興的“根”與“魂”
縣中振興是一場深刻的價值重構與精神重塑。常寧二中立足于千年書院文脈傳承與時代教育使命,明確提出“以師生成長力為中心”的辦學理念,系統(tǒng)構建“為師生成長賦能,為健康成人護航,為勵志成才蹲苗,為幸福成功奠基”的育人體系。我們堅信,辦學的活力一定來自人的活力,來自不同主體的共同激發(fā)和相互鏈接。以師生成長力為中心,既是學校辦學活力的源泉,也是推動師生成長的不竭動力。
在價值引領中點燃夢想。堅持從統(tǒng)一思想、提升格局破題。開展“我為常寧二中作貢獻”全員大討論、“雙蹲書院大講壇”主題研修等系列活動,引導教職工跳出“唯生源論、唯條件論”的思維窠臼。確立了新時代學校的發(fā)展愿景,即著力建設一所有根、有魂、有溫度、有口碑、高品質的三湘名校,明確了“文化立校、質量強校、教研興校、實干榮校”的發(fā)展路徑,制定了“三年提質、五年創(chuàng)優(yōu)、十年卓越”的階梯式發(fā)展目標。科學規(guī)劃年度發(fā)展序列主題,如2024年為高效課堂建設年、2025年為規(guī)范管理提升年、2026年為協同育人深化年,讓每一名“二中人”都心中有夢、眼中有光、腳下有路。
在機制賦能中激活內力。良好的治理生態(tài)是最持久的教育生產力。一方面,推行管理重心下移,實施“級部負責制”,賦予年級組在教師調配、績效分配、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更大自主權,激發(fā)基層活力。堅持“將支部建在連隊上”,將黨支部建在年級組、黨小組設在學科教研組,推行“支部書記+年級組長”“黨小組長+教研組長”雙帶頭人機制。讓黨建與教學同頻共振,破解“兩張皮”難題。另一方面,深化評價機制改革,構建以“成長、貢獻、實績”為導向的多元評價體系。對于教師,突出“師德為先、能力為重、貢獻為要”,將教學成果、教研創(chuàng)新、學生評價、團隊協作等納入考核,績效分配堅決向一線教師、班主任、骨干教師傾斜。對于學生,破除“唯分數”論,建立涵蓋“品德發(fā)展、學業(yè)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yǎng)、勞動實踐”的綜合性評價方案,設立多元獎項,讓每個孩子都能被看見、被賞識、被賦能。
在文化浸潤中鍛造精神。文化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我們致力于將學校打造成一個精神特區(qū),通過環(huán)境熏陶、文化浸潤、活動體驗,塑造昂揚向上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喚醒每一位師生內在的成長渴望,激發(fā)“愛校如家、愛教如命、愛生如子”的情感共鳴,匯聚起“學校發(fā)展,我的責任”的磅礴力量,在環(huán)境建設上,精心設計校園文化景觀,將“集賢書院”“雙蹲書院”的歷史文脈與現代教育理念相融合,讓每一面墻、每一處景都成為無聲的育人載體。樹人廣場、長青湖、櫻花園、桃李園等已成為學校獨特的文化地標。在文化建設上,通過傳唱校歌、校友征文、講述校友故事等方式,凝聚“勤學嚴謹、求是創(chuàng)新”的校訓精神。在活動開展上,定期組織“教師榮休儀式”“學生十八歲成人禮”等富有儀式感的主題活動,增強師生的歸屬感、榮譽感和幸福感。

常寧二中供圖
以教師為榮 點燃學校發(fā)展的“薪”與“火”
教師是教育發(fā)展的第一資源,是學校最核心的競爭力。我們始終秉持“教師第一”的理念,努力創(chuàng)造有利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幸福從教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享有職業(yè)的尊嚴、成長的快樂和成功的幸福。
以系統(tǒng)培養(yǎng)促進專業(yè)成長。構建分層分類、全程貫通的教師培養(yǎng)體系。針對新入職教師,實施“青藍工程”,為其配備學科導師和班主任導師,進行“一對一”精準幫扶,助力其站上講臺;針對骨干教師,實施“領航工程”,通過成立名師工作室、承擔課題研究、外出研修訪學等方式,助推其站穩(wěn)講臺;針對名優(yōu)教師,實施“卓越工程”,支持其形成教學主張,擴大社會影響力,鼓勵其站好講臺。學校定期舉辦“教學比武”“命題大賽”“班主任技能大賽”等,以賽促練、以賽促研、以賽促優(yōu)。
以機制創(chuàng)新激發(fā)內生動力。建立以“重師德、重能力、重業(yè)績、重貢獻”為導向的評價激勵機制。完善績效考核方案,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教研成果、班主任工作等在評價中的權重,績效工資堅決向一線、向實干、向優(yōu)秀傾斜。打通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通道,積極推薦優(yōu)秀教師參評各級各類名師、骨干教師,并將評優(yōu)評先、職稱晉升與工作實績緊密掛鉤,讓實干者得實惠、有為者有位置。同時,注重人文關懷,改善教師工作條件,關心教師身心健康,解決教師實際困難,增強教師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以教研一體提升育人本領。堅持“教學即研究”的理念,推動教研活動常態(tài)化、制度化、實效化。嚴格落實“學科教研日”制度,推行“主題式”教研,圍繞真實的教學問題展開深度研討。鼓勵教師開展“微課題”研究,從教育教學中的小問題、小困惑入手,通過研究尋求解決方案。加強與高校、教研機構及名校的合作,定期邀請專家來校指導,選派教師外出學習,開闊視野,更新理念,將最前沿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引入課堂,持續(xù)提升教書育人的真本領。
以學生為本 涵養(yǎng)厚德篤行的“花”與“果”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成長。我們堅持“成長第一,成功第二”的育人觀,構建“五育并舉”的培育體系,努力讓每一個走出常寧二中的學子,都具備健全的人格、扎實的學識、健康的身心和擔當的勇氣。
上好大思政課,讓育人有體系。圍繞理想信念、文明禮儀、法紀安全、青春期教育、勵志教育等專題,利用班會、晨讀、周末講堂、校園廣播等德育陣地,在高中三年6個學期形成每學期10個專題精品班會課,構建起高一到高三的完整德育課程體系。打造“階梯式”德育課程鏈,高一開設《書院先賢與家國情懷》講座,通過“常寧文化地圖”“經典誦讀大賽”,讓學生在文脈浸潤中明志向;高二開設《心理健康與生涯規(guī)劃》專題課,依托“心靈驛站”為學生疏解心理困惑,助力他們找準成長方向;高三推出《責任與擔當》等勵志課程,邀請知名校友、行業(yè)先鋒分享奮斗故事,點燃備考激情。每周一節(jié)的班會課成為德育載體,《從水口山工人運動看初心》等課例,讓德育與地域發(fā)展同頻共振。
構建高效課堂,讓育人有質量。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我們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踐行“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大力構建“三環(huán)五步”高效課堂模式,強調課前預習、課中探究、課后拓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針對新高考改革,學校加強選課走班指導,開發(fā)校本選修課程資源庫,滿足學生多樣化發(fā)展需求。高度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開設學習策略指導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管理、知識整合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受益。推行“學生成長導師制”,為每位學生配備導師,關注其思想動態(tài)、學業(yè)困難和成長煩惱,進行“一生一策”的精準輔導,讓關愛陪伴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足跡。
開展特色活動,讓育人有溫度。常態(tài)化開展“雙蹲講堂”,邀請道德模范、科技專家、校友精英進校園,講述奮斗故事,拓寬學生視野;持續(xù)打造“我的韶山行”“硯池山遠足”“校園勞動實踐周”“班級文化挑戰(zhàn)賽”等品牌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磨礪意志、學會合作、懂得感恩。開齊開足體育課程,確保學生每天校園體育活動不少于1小時。大力發(fā)展“陽光體育”,每年舉辦秋季田徑運動會、班級籃球聯賽、乒乓球賽等各類體育活動,讓運動成為校園風尚。成立書畫社、合唱團、器樂社、舞蹈隊等十幾個學生藝術社團,定期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書畫攝影展、班級合唱比賽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學校開辟了“開心農場”勞動實踐基地,班級分片負責,學生親身參與種植、養(yǎng)護、收獲的全過程。定期組織學生參與校園保潔、圖書整理、幫廚等校內志愿服務,并深入社區(qū)、敬老院開展公益勞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出力流汗中接受鍛煉、磨煉意志,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品質。
強化協同育人,讓育人有“合力”。家校同心搭建雙向奔赴的溝通橋梁。建立常態(tài)化溝通機制,家長可自主預約與校長、年級組長或班主任面對面交流;線下每學期舉辦2期家校論壇,邀請教育專家、優(yōu)秀家長分享親子溝通技巧、青春期教育方法;賦予家長學校治理參與者的角色,成立三級家委會,明確家委會參與“食堂監(jiān)督、安全巡查、課程評議”三大職責,每月設立“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走進課堂聽課、參觀食堂后廚、參與食堂陪餐和課間管理。主動“開門辦學”,將社會資源轉化為德育活教材,聯合市人大、市政協、司法等部門開展“我與代表委員面對面”“模擬法庭亮風采 青春法治共成長”等系列活動,構建家校社協同的立體育人網絡,讓教育從課堂延伸到生活的每個角落。
縣中振興之路任重道遠。未來,我們將繼續(xù)以“師生成長力”為核心,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優(yōu)化發(fā)展生態(tài),努力在縣中振興的征程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讓千年書院文脈在新時代綻放更絢麗的光彩,讓縣中教育真正成為照亮鄉(xiāng)土的希望之光。
(袁毅華 作者系湖南省常寧市第二中學黨總支書記)
《人民教育》2025年第18期,原標題為《以師生成長力破局 鑄縣中振興新引擎》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