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強調,“辦強辦優基礎教育,夯實全面提升國民素質戰略基點”。湖南省岳陽市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扎實開展教育振興五年行動,大力實施辦學條件改善、教師隊伍建設、教育質量提升“三大攻堅”工程,系統構建“四全”機制,高效積蓄發展勢能,有效破解發展瓶頸,全面提升基礎教育質量。
“全要素保障”筑牢教育發展根基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唯有各要素保障到位,高質量發展才能強勁持久。岳陽市堅持教育工作優先研究、教育經費優先保障、教學條件優先改善,為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強化領導明責任。市縣兩級黨委定期議教、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制度,完善負責人聯系學校制度,充分發揮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市委教育工委職能作用,健全成員單位會商研究教育、參與支持教育機制,建立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和正科級第一中學主要負責人任免備案制度、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書記校長教育實績考核制度,指導各縣(市區)加強鄉鎮黨委和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擰緊基層貫徹落實教育政策的責任鏈條。
加大投入解難題。全面落實教育投入法定職責和“兩個只增不減”要求,持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加民生領域投入占比,構建教育投入長效保障機制,拓寬教育經費籌措渠道,深入實施改善辦學條件三年集中攻堅行動,持續改善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最美的環境在校園、最優的資源在教育”成為社會共識,并逐步變為現實。
鍛造隊伍激活力。完善干部“選育管用”全鏈條機制,著力打造整體結構優、綜合素質強、干事勁頭足的管理隊伍。實施“教育管理干部能力提升計劃”,持續開展書記校長高端研修。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資格準入、職稱評聘、名師遴選、評優獎勵等的第一標準,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打造“守德如玉、敬業如山、愛生如子、視校如家”的教師隊伍。常態化組織全市引領性高中教師業務知識考試,以考促學、以學促教。深化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健全教師激勵、約束、退出機制。持續推進教師減負工作走深走實。
“全方位育人”護航學生健康成長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尊重教育規律、認知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形成全方位相互促進、有機統一的育人機制。岳陽市堅持“五育并舉、融合育人”理念,著力構建覆蓋德智體美勞各方面、貫穿學生成長全過程的立體化育人體系,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培根鑄魂育新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深化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課”“沉浸式思政課”等特色品牌。充分利用平江起義紀念館、任弼時故居等紅色教育資源,岳陽樓、屈子祠等歷史文化資源,東洞庭湖濕地、最美長江岸線等“守護好一江碧水”生態保護實踐,以及新時代城鄉建設、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開門”辦好新時代思政課,把岳陽建成“天下洞庭·研學名城”。
五育并舉創特色。深入推進體教融合,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體育教學模式,搭建“市—縣—校—班”四級賽事體系,讓學生全面動起來。大力實施美育浸潤行動,挖掘各學科蘊含的美育資源,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構建全員美育、全課程美育新格局。制定并落實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細則,開發勞動教育項目清單,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學會勞動。
協同共育護成長。構建全覆蓋、網格化校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常態化推進“利劍護蕾”“防極端行為”“防溺水”“防欺凌”等專項行動,強化安全教育,確保教育大局安全穩定。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篩查、約訪、跟蹤、干預一體化工作機制,因地制宜建設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健全“家庭守護、教育守護、社會守護、平安守護、司法守護”體系,實現育人資源大整合、質效大提升。
“全域性協同”促進優質均衡普惠
破解城鄉、區域、校際發展不平衡問題,是實現基礎教育全域性、系統性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岳陽市強化跨縣域統籌、跨學段調配,著力構建全域聯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協同發展新機制,努力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
創新體制優布局。探索逐步擴大市級統籌職能,建立“市縣結合”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實施全域協調規劃布局、資源調配,推動基礎教育辦學格局由縣域“小循環”向市域“大協同”轉變。建立全市學齡人口動態監測預警系統,精準匹配區域學位供給,有序撤并小規模學校,引導人口持續減少地區適度集中發展教育,擴大學齡人口凈流入城鎮教育資源供給。
打通壁壘促共享。打通各學段資源壁壘,統籌使用閑置校舍,實現資源跨學段動態調整和余缺調配。加強市域統籌、部門統籌和城鄉統籌,綜合全市編制總量、縣域教師結構、現有空編等因素,探索建立編制“周轉池”制度,把市縣核減收回的待分配事業編制集中起來,及時向急需區域、特定學校精準適時調控和定向定量投放,逐步實現教師資源跨縣區橫向合理流動。
聚力賦能廣輻射。推行省級示范高中及優質義務教育學校以委托管理、發展聯盟、對口幫扶等模式,跨區域、跨學段開展集團化辦學,在管理、師資、課程、教學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的基礎教育集團發展新樣態。實施“數字賦能全面支撐行動”,培育基礎教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將智慧教育納入“數字政府”重點工程,形成“國家平臺為樞紐、省級平臺為依托、市級平臺為基礎”的三級架構,建成全市智慧教育應用平臺,引入智能交互、知識圖譜、多模態數據分析等技術,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全息式治理”提升教育教學質效
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核心引擎,全面質量管理需要有效調控影響質量的各種因素。岳陽市聚焦教育教學主陣地,運用數字化手段構建集教學、教研、評價、管理為一體的全息式治理體系,向管理要效益,向過程要質量。
常規管理抓落實。制定基礎教育教學常規指引,為各教學環節提供基本規范,同時鼓勵學校、教師根據自身實際形成既有統一標準又各具特色的管理方式,提高教學效能。以信息化手段搭建“教師—督導—學生”評價與反饋的教學質量綜合測評與診斷分析平臺,建立“集中聽課、推門聽課、日常巡查、專項督查、診斷反饋”于一體的督教、督學工作機制,形成“閉環式”課堂教學質量管控評價體系。
精耕細研提質量。培育涵蓋幼小初高各學段、各學科名師工作室,組建跨學段學科核心研修團隊,系統開展教育教學專業指導,實現縣市區、學校、學科全覆蓋,助力提升整體效能。配齊配強專職教研員隊伍,推行教研員“駐校教研”“蹲點指導”制度,深入課堂一線開展基于真實問題的“沉浸式教研”和“訂單式服務”。圍繞課程改革、課堂增效、作業優化、考試評價等關鍵環節,定期組織主題教研、教學比武、優秀案例展評等活動,及時總結推廣有價值的經驗。
激勵引導揚正氣。組建跨區域、跨學校教學創新平臺,支持校長、教師積極探索分層教學、項目式學習等新型教學模式,對成效顯著的創新實踐給予評優評先傾斜、成果推廣賦能等正向激勵。設立市級教育質量獎勵資金和高級職稱指標“周轉池”,獎勵教育教學質量特別突出的學校和教師,尊重創新,鼓勵卓越,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教育生態。
下一步,岳陽市將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為主線,系統推進綜合改革,深化“四全”機制建設,努力辦優辦強基礎教育,為建成教育強國貢獻更多更大力量。(湖南省岳陽市教育體育局)
《人民教育》2025年第17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