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計劃,推動縣域高中高質量發展。縣中教育發展的內生動力往往受經濟、人才與理念的三重困境制約,需要外部動力的激活,而教育幫扶正是縣中振興的絕佳“外力”。通過優質教育資源輸送橋梁的搭建,教育幫扶既能助力縣中補齊教育短板,又能激發其創新活力,實現內外協同,推動振興戰略落地。長期以來,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在探索和優化教育幫扶的道路上步履不停,以一系列創新且務實的助教活動,為縣中振興注入強勁動能,為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
常態化筑基:以教師專業成長為核心,夯實縣中發展根基
作為吉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學校長期關注地區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自覺擔當引領示范責任,以自身優質教育資源的輸送帶動縣域學校發展,通過打造常態化義務培訓項目,為縣中教師專業成長提供持續支持,搭建城鄉教育交流長效平臺。
2003年,學校與長春市總工會、長春市教育局共同啟動“鄉村教師義培工程”,每年為長春市外縣區中小學教師義務提供為期一周的一對一跟崗培訓,著力解決鄉村教師“培訓難”的問題。為保證培訓質量,東北師大附中做到“四有”,即有培訓計劃、有指導教師、有學習內容、有后續支持,通過觀摩、聽課、評課、備課、研討等形式,為學員創造全方位學習的機會和條件;指導教師更是要做到無保留地實施傳、幫、帶,確保學員學有所得。
2013年起,“名校義培”活動升級為“元暉義培”工程,于2014年正式啟動。該工程每年為吉林省內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國家級貧困縣免費跟崗培訓100名中小學教師。東北師大附中按照參訓教師學段、學科實行“一對一”導師制集中培養、跟崗研修和跟蹤培養計劃。在為期一周的培訓中,參訓教師不僅全程與附中名師跟崗學習,接受名師“傳、幫、帶”指導,而且全面參與集體備課、公開課觀摩、專家講座等活動,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使參訓教師深入體驗東北師大附中的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更新教育觀念。十余年間,“元暉義培”項目已累計為吉林省內各縣域逾2000名鄉村教師提供培訓。
義培項目現已成為東北師大附中常態化的教育幫扶核心路徑之一,在吉林大地搭建了一個長效化的城鄉教師交流教學經驗、碰撞課程理念、互促教育智慧的廣大平臺。義培項目不僅是知識技能傳遞平臺,更實現了教學相長—附中教師從參培教師處獲得學困生輔導等實用經驗,參培教師也與附中導師保持長期線上聯系,“一周附中行,一生附中情”成為歷屆參培教師的共識。
精準化深入:以“深耕計劃”為抓手,推動縣中協同發展
在“名校義培”和“元暉義培”的基礎上,學校進一步在“精準幫扶”上發力。學校錨定縣域學校“師資弱”這一核心問題,依托自身強大師資優勢,推出了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精準幫扶項目“1+1深耕計劃”,后升級為“1+N”模式。
“深耕計劃”倡導將教育幫扶從單向支持轉變為共同發展交互模式,即從定向幫扶一所縣域中學發展為同時幫扶一個縣域多所中學或多所縣域中學。2016年以來,學校先后與黑龍江省甘南縣、吉林省安圖縣結成教育精準幫扶對子,開展全面深入的幫扶行動。2019年,學校組織20多位優秀黨員教師深入山西省昔陽縣大寨開展送教下鄉、送課到校的幫扶活動,探索了跨區域幫扶和“一對多”幫扶的可能性。近十年來,學校依托多項縣中振興幫扶項目,與受援學校建立長效幫扶機制,將幫扶范圍逐步擴大到全國11個省份,涵蓋東北、西北、西南、華南等地區25個縣的100余所中學。
在長期的教育幫扶實踐中,東北師大附中以“互嵌共生”為理念,探索形成“三送三請三互動”精準幫扶模式。“三送”即每學期組織一次全學科送課活動、送培活動和送教活動;“三請”即每學年請幫扶學校教師來校短期駐校培訓,請骨干教師來校影子培訓,請管理干部來校跟蹤培訓;“三互動”即建立教師教研互動平臺、教師培訓互聯平臺和教學資源互助平臺,組織開展類別全面、形式多樣、活動豐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方位幫扶,包括優質教學資源分享、教研活動、精品視頻課程、集體備課觀摩、教師培訓、咨詢座談、送教送課七大類別,定期網絡傳輸、快遞郵寄、全網直播、線上同步、線下實地五種形式,務求幫扶工作實效,切實提升幫扶學校教育教學水平。
在“深耕計劃”推進過程中,東北師大附中黨委創新性地將黨建工作融入教育幫扶,充分挖掘受援地區紅色教育資源,緊握黨員教師志愿奉獻的契機,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堅定“教育報國”的理想信念。此外,學校黨委鼓勵黨員教師率先參與教育幫扶,輻射引領全校教師。在學校黨委的長期宣傳和號召下,主動投身教育幫扶已經成為東北師大附中教師專業發展的必修課。
組團式升級:以系統性賦能為導向,助力縣中全面振興
“組團式”教育幫扶的提出,是國家為解決民族地區、西部地區教育發展瓶頸,在傳統對口支援基礎上的政策升級,其核心是打破“單兵作戰”的援助方式,以“團隊化選派、系統性賦能”為特征,整合校長、中層干部、骨干教師等多層次人才,形成結構完整的幫扶團隊,針對特定受援學校開展“植入式”幫扶。“組團式”教育幫扶強調“集中力量、精準突破”,通過前期調研制定針對性援助方案,通過“建好一所學校、示范一個地區”,帶動受援地教育整體改善。
近十年來,東北師大附中在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組團式”教育援助相關工作部署的同時,深入分析“組團式”教育幫扶的模式優勢,不斷積累經驗、更新理念,并著力對本校教育幫扶工程體系進行組團式升級——打破以教師為單一主體的幫扶團隊構成,針對每所受援學校的實際情況,組建由校長、中層干部和骨干教師等多層次人才構成的專項幫扶團隊,力求實現“全學段、全學科、全維度覆蓋”。這些專項團隊通過前期調研精準把握受援學校的短板,并制定對應幫扶方案。在項目運行中全面挖掘教學、學校管理、師資培育、教研體系建設等長效因素,形成“管理—教研—教學”的全鏈條賦能體系;針對每所受援學校建立“幫扶專線”,與受援學校保持實時溝通,隨時調整援助方案。項目結束后,通過“專線”和網絡平臺持續跟蹤反饋、共享教育資源,形成“診斷需求—精準賦能—持續反饋”的閉環。目前,東北師大附中“深耕計劃”多個幫扶項目已經完成組團化升級,部分項目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受援學校教育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并初步實現了一定的區域輻射力。
2024年8月,東北師大附中6名學科骨干教師到吉林省延邊一中開展為期三年的組團式幫扶,旨在通過高水平、系統化課堂教學促進延邊地區創新人才培養。課程由東北師大附中教師團隊直接授課,共享培養方案和教學、管理資源。6名支教教師與延邊一中教師團隊共同構成涵蓋管理、教研、教學的教學團隊,通過主題教研、集體備課觀摩及課堂教學示范,輻射帶動全州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系統化教育幫扶的實踐和探索中,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實現了從資源輸送到能力建構、從單向支持到協同發展的深刻轉變,實現了從“培訓一位教師”到“幫扶一所學校”再到“輻射一個地區”的多重跨越,不僅有效激活了受援學校的內生發展動力,更形成了可復制、可持續的幫扶機制,為我國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了理論參照與實踐樣本。
(作者邵志豪系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生導師;展鑫磊系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級教師、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
《人民教育》2025年第18期,原標題為《篤行教育幫扶 助力縣中振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