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高加樂 記者 余闖)近日,2025“零碳科普校園行”教師研修活動在江蘇溧陽舉辦,來自全國的80余名科學教育領域優秀教研員與一線骨干教師和教育專家,通過實地參訪、深度交流等共同探討零碳科技教育課堂實施策略。
在國家“雙碳”目標指引下,普及低碳理念、倡導綠色生活成為時代發展方向。2024年初,寧德時代發起“零碳科普校園行”活動,充分發揮在新能源科技領域領先優勢,推動零碳知識校園科普和宣傳,加強教師培訓研修,激發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共同致力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
攜手北京師范大學專家團隊,項目研制面向三至六年級學生的《零碳科技:點亮可持續未來》科普讀本,開發讀本配套科普課程推動公益入校,依托寧德時代分布在全國的多個省區生產基地開展零碳研學活動,擴大零碳科普教育影響,引導學校、教師、學生樹立零碳學習新風尚。

參與研修活動的中小學教師在做零碳科普實驗 主辦方供圖
讀本內容包含“氣候變化那些事”“哪些場景產生碳”“什么技術能減碳”“零碳技術總動員”“零碳少年在行動”5大板塊24堂教學內容,以科技視角深入淺出、圖文并茂普及零碳知識,助力青少年認識碳、了解碳、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動從知到行的改變。
師資是“零碳科普校園行”的關鍵一環。系列教師研修活動通過“前沿科技介紹、體系化教學培訓、標桿基地實地研修、科普專家引領”等多元模塊,構建從理論認知到教學實踐完整方案,為學校培養具備前瞻視野和創新教學能力的零碳科普“種子教師”。
此次研修活動中,教師們走進寧德時代江蘇溧陽基地,在真實的零碳園區中近距離探訪零碳電池的誕生歷程,將抽象的零碳概念轉化為具象的科普實踐思考。他們還與“全國科技活動先進個人”獲得者、高校教師李亦明和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共同就零碳科技的教育實踐展開研討交流。
李亦明結合豐富實戰經驗,圍繞“零碳科技與科學課融合”“零碳主題跨學科教學”等核心議題,分享了具體教學設計方案。“科普教育不是灌輸,而是一種啟發與體驗。”李亦明表示,“項目提供的不僅是知識內容,更是一套系統的教學支持方案,為一線教師帶來了真正可落地的教育資源。”
據統計,本年度系列研修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進行,已累計培訓全國近400名教師。公益行動實施至今,已覆蓋全國30個省份500多所學校,惠及超過50000名學生。
“推動零碳科普的初心,是希望讓科技創新走出實驗室、走進校園。”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希望通過零碳科普工程讓“碳中和”理念深入課堂,助力教師從“科普參與者”成長為“零碳傳播者”,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建立科學思維、責任意識與全球視野,培育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素養。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