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作文課,特別是高中作文課,學生往往記憶有限,因為許多語文教師在作文課時只布置題目,而且作文批改形式化,大多打個分、簡單寫一兩句評語就了事,到下次作文課時也不評講,枯燥依舊。
那么,高中作文教學該如何與時俱進,提質增效?
教師要構建系統的作文教學計劃。目前,各類教材中作文教學都沒有完整的教學計劃,部分教師平時的作文課也就上得比較隨意,甚至很少講技法,對記敘文和議論文缺乏規范而系統的指導,一些學生文體意識模糊。因此,講什么?怎么講?每次作文寫什么?教師都要有明確的計劃,根據校情和班情編制好循序漸進的作文學案,這樣作文課才可能上得有質量。
作文課要勇于創新,與時俱進。作文課要有新意,每堂課要有亮點,除了完成寫作任務外,教師要有部署,每節課都要有目標和步驟。比如,有時側重于朗讀學生范文,有時花一定時間講“如何擬題”“如何首尾呼應”“如何選擇和使用論據”,有時討論文章的布局,有時討論文章的開頭……
教師在講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多參與,談觀點、看法,如議論文開頭的形式,論證的方法,舉例的典型性,優秀記敘文的要素,優秀議論文的要素……理越辯越明,思路會在討論中更清晰。
寫作要與閱讀充分結合。高中生作文水平往往取決于閱讀量,因此教師只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和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除了每周固定的閱讀課外,還要布置閱讀任務。比如,讓學生每周寫兩篇讀書心得,每學期讀兩本世界名著,組織學生參與一些閱讀寫作大賽,舉辦一年一度的“讀書節”,舉辦閱讀征文和朗誦等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學生應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高中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從身邊小事中悟出人生真諦,從而下筆成文,或者使之成為寫作的素材。教師可以以課前的“一分鐘演講”為契機,讓學生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鍛煉說理和描寫抒情的能力;也可以經常以150字的短文形式,讓學生針對某一事件、某一社會現象進行點評論述,不斷積累提高。在平時的作文課上,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圍繞一些熱點話題,如讀書的意義、物質與精神、生命的底色、自由與約束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觀點碰撞,最后教師歸納總結,及時評講,突出論據和論點的統一,以及素材的靈活運用,提高學生對熱點議題的認識,拓寬他們的視野。
作文批改要條分縷析。語文教師要批改好每篇作文,結合開頭、結尾、段落的具體情況寫出個性化批語;及時找出錯字,予以糾正;對藝術手法獨到的段落及時點贊;對需要改進之處明確在文后簡明扼要地告知。寫得好的要及時表揚,對于寫得不到位的要當面指導,學生會印象更深,效果更好。
盡管提高寫作能力的路徑不少,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特別要具備創新意識,關注社會現實,并鼓勵學生創新,寫出立意新、視角新、理念新的佳作。同時,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以此提高作文課的質量,開創作文寫作新篇章。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興化市文正實驗學校)
《中國教師報》2019年06月26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