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是創新教育發生之場所,教師是創新素養培育之名師,學生是創新思維發展之精英。
——邵迎春
小檔案:
邵迎春,浙江省寧波中學校長,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寧波大學碩士生導師。教育部第二期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學員。浙江省“浙派名校長”培養人選,曾獲浙江省“基礎教育成果二等獎”、浙江省“春蠶獎”。
“建一流創新型高中,育萬千濟世英才,這是我們這一代寧中人肩上的責任和擔當。”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浙江省寧波中學迎來了120年誕辰。校長邵迎春在校慶典禮上響亮地提出了“將寧波中學建設為創新型高中”的宏偉愿景和辦學使命。“這是對寧中120年辦學歷史的傳承,也是寧中文化在新時代的與時俱進。” 從2016年8月開始擔任校長的邵迎春憧憬,在未來,校園是創新教育發生之場所,教師是創新素養培育之名師,學生是創新思維發展之精英。
品學共融發展 創建一流創新型高中
身材高挑、思維敏捷、說話直率、辦事利落,邵迎春是寧波市直屬高中里唯一的女校長。多年來,她一直在中學教育深耕,寧波二中、寧波四中都曾留下過她辛勤工作的身影。在很多人眼里,她是個十足的行動派,辦事效率高,開拓意識強。“格局大、站位高、善于突破創新。”在寧波中學老師眼里,邵迎春是剛柔并濟的典范,學校規章制度制定后,必須嚴格執行,來不得半點馬虎,而在具體問題的處理中,又彰顯柔性智慧,張弛有度。
寧波中學歷史厚重,文化底蘊深厚,培養了中國自然科學諾貝爾獎第一人屠呦呦以及包括12名中國兩院院士在內的各類杰出人才。面向未來,寧波中學如何承繼輝煌,又走向哪里?這曾是久久縈繞在邵迎春心頭的一個問題。她認真梳理學校的發展歷史,努力從歷史中尋找過去和未來。
在寧波中學校史中,開篇即有“經國以自強為本,自強以儲才為先”“陶成英俊子弟,以開風氣”的主旨,這帶給了邵迎春啟發:儲才為先、自強為本,是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一直以來,寧波中學始終倡導“學術自由、兼容并蓄、民主治校、與時俱進”的辦學精神,那么今后的辦學,就應該“創建一所一流創新型高中,從整體上探索普通高中特色發展之路”,這不僅是“百廿寧中精神”的一脈相承,更契合了當下教育的發展趨勢。
“創新型高中如何辦?課程建設是關鍵。”邵迎春帶領團隊著力構建基于創新素養的學校課程體系,以“品學共融、個性發展”為核心,將學校課程結構分為智能基礎、意志品行和志趣專長三大領域,并使之與創新型高中的內在要求進行深度轉化和融合,形成了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
為了課程的有效實施,寧波中學變革了教與學的方式,增加了課堂的開放程度,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在課堂中留白。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獲得了良好的創新思維與主動探究、合作共享等創新基礎能力。面對缺乏相應課程資源的實際,寧波中學鼓勵教師開發開放多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資源,并有效整合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積極搭建能體現創新品格與素養要求的課程資源平臺。
新的課程體系帶來了積極的轉變,學生學業成績和學科素養不斷提升,不斷有新的突破。寧波中學教學服務中心主任宋捷對此深有感觸:“現在,學生學習興趣濃了,創新素養提升了,他們已不局限于標準答案的獲得,而是對問題的來龍去脈及其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與解決何種現實問題等,能夠進行系統的探究和把握。”
校本研修深化 打造創新型教師隊伍
“作為創新型高中,要致力于營造激勵教師創新發展的文化氛圍,建立科學合理的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使其成為自身創新發展的親歷者,發展每一位教師的創新素養培育能力。”邵迎春說。
為此,寧波中學設計和實施了“三階段、整體化教師創新發展研修”項目,以創新發展為新視野,深化校本研修模式,以創新發展思考、創新發展研究、創新發展分享等多種方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階段、整體化教師創新發展研修”項目,具體包括“0—3年”教師養成性發展研修、“3—10年”教師提升性發展研修和“高級后”教師引領性發展研修,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基于創新發展視野的教師培訓、發展激勵、學術委員會、以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為起點的教師成長歷程等內容。比如,學校面向已獲得高級職稱且具有較好學術素養的教師,實施“高級后”教師訪問學者研修計劃,為已具備較高發展水平的高級教師,提供進一步發展的創新平臺,從而打造一支具有較強創新發展素養的教育家型教師隊伍。
“現在,在寧波中學,你可以看到有良好的專業成長生態,有濃郁的創新科研氛圍,有完備的教學軟硬件,有精誠合作的教研團隊,有勤勉的個體治學態度。”學校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陳宜挺說。
近幾年暑假,學校都會組織教師去重慶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端學府進行研修,或者組織教師去國內知名中學開展交流活動。除了內在提升,學校近兩年還引進了生物學科金牌教練、化學學科高水平教練等高端人才,更是激活了整個教師隊伍。為了充分調動學校各要素的主觀能動性,使各方積極主動地融入學校整體管理,邵迎春還引入教育視導制度,改變了以往標準固定化、片面化等問題。
“想讓教師關愛學生,首先要學會關愛教師。”這是邵迎春一以貫之的理念。給每位教師在宿舍樓配備床位,建成健身房、教工視聽室、教工乒乓室等休閑空間,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工活動,每個月給教職工發放茶葉和咖啡等,學校對教師的人文關懷正是滲透在這些點點滴滴之中。
為讓教職員工能安心工作,寧波中學在校內辦有托兒所。去年,學校對托兒所的場地進行了擴建改造并通過了室內環境檢測,從而為入托的教職工子女提供更加安全舒心的成長環境。為滿足教師遇到加班或開會需要延遲接送的需求,邵迎春跟托兒所商討了“彈性接送”制度,很快就解決了教師這方面的后顧之憂。
“一所創新型高中應該有其獨特的創新發展氛圍,學校會想方設法營造創新發展文化,想教師之所想,急教師之所急,助推教師追求創新發展,生成教師創新素養培育能力。”邵迎春說。
成長導師育人 探索新型育人方式
“十八而志,筑夢前行”。500多名高三學生與他們的家長齊聚校園,共同經歷成人禮的重要時刻。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走過十八道成人門,肩負起奮斗青春和實現夢想的使命。整個成人禮隆重莊嚴,又充滿生機與活力,到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策劃成員之一高三學生褚林瑜透露:“活動是校長和我們一起策劃的,她的建議讓我們深受啟發。”
“從貫穿學生完整學校生活的育人管理機制上,加以研究與探索,提供與之相適應的育人方式,也是建設創新型高中的必經之路。”邵迎春說。寧波中學在實行班主任負責制行政班管理同時,將成長導師制也引入學校育人范疇,以此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專業興趣、認知結構差異、心理發展情況和個性成長需求,由導師面向學生個體,在學業指導、心理輔導、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與學生進行互動,面授機宜。
成長導師制把以往相互分離的學生學習、生活、心理和發展整合于一體,其活動時間和內容也貫穿了學生整個學校生活,而且還可拓展到學生的校外時空,將育人功能聚焦于學生個體創新素養發展,從而真正營造出全員育人、創新育人的學校育人文化。
寧波中學還多維共進,開展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生涯規劃指導。除了學科教師向學生詳細介紹本學科的課程內容、學習方法以及關聯性的高校專業外,學校每學期組織學生到寧波市職業體驗中心及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40個專業、寧波經貿學校19個實訓室,進行走校專業(職業)體驗,了解他們自身的專業(職業)傾向。同時,還邀請有關專家教授及各行各業的學生家長,進校為學生開展面對面的指導,為他們打開一扇一覽不同行業形態的窗口。
每到歲末年初,寧波中學都會迎來盛大的社團嘉年華。全校37個社團在室外籃球場、文化長廊和社團一條街,開展精彩紛呈的社團特色活動,校園處處洋溢著青春活力。“每一個社團都有自己的品牌和文化,都有很強的凝聚力與創造力!”邵迎春說,“除了社團,校園內還有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和各類校園活動,為學生搭建個性發展與施展才能的廣闊舞臺。”
在創新型高中的藍圖繪制過程中,通過一系列創新性因素的形成與浸潤,將引導師生走上良好的創新發展之路,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途徑與志趣專長。邵迎春相信,“在寧波中學,創新精英未來可期!”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20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