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育援疆系列報道
新疆2019年藝考成績近日揭曉。在新疆藝術學院美術校考中,喀什地區伽師縣第四中學高三學生娜迪娜、艾力分別榮獲全疆第三名、第十名。這刷出了整個喀什地區藝考成績的新高度。
伽師四中在藝考方面曾是一片空白,此前通過藝考考入大學的學生為零。一鳴驚人的訣竅是什么?2018年9月,廣東佛山支教團依托在廣東長期積累的體育藝術教學經驗和資源,將美術藝術特色作為伽師四中“彎道超車”的突破口。今年1月,該校17名美術生參加新疆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統一考試,8人、4人分別通過本科、專科分數線。
廣東教育援疆工作按照“以提升教育軟實力為主,急當地所需、盡廣東所能,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思路,著力從“輸血式”向“造血式”支援深度轉變,把內涵發展作為援助重點。廣東以提升師資隊伍素質為抓手,創新性地探索出“種子”“育苗”“造林”“園藝”“新芽”等教育援疆“五個一工程”,著力推進受援地教育現代化。
喀什教師有了更多專業“領路人”
2014年2月,廣州援疆教師宋耀平回到了闊別18年的故鄉新疆。在疏附縣第二中學,他帶領該校化學教師開展鄉土化學課題研究,寓教于樂傳授生活中的化學知識。
疏附二中新入職教師左然木·買買提在宋耀平的幫帶下,所教的化學課越來越受學生歡迎,“宋老師來之前,我校實驗課開設率只有30%左右,現在已經超過了90%,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
這是廣東支教團大力實施以師徒結對為主題的青藍工程的縮影。“受援地教育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骨干教師的質量,骨干教師的培養重在‘育苗’。”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說,目前,廣東支教團已搭建了資源、教學、學習、實踐“四位一體”的教師素質能力提升平臺。
獨木不成林。為給喀什培訓培養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廣東開展“造林”工程。廣東支教團按照“骨干帶動、全員提升”原則,打出援建培訓中心、援助高水平師資、引領本地團隊成長等組合拳,對受援地學校教師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師資培訓。
目前,廣東已派出441名骨干教師到喀什各級各類學校任教,傳幫帶435名教師,培養100多名青年骨干教師,培訓8000多人次教師。在專業“引路人”帶動下,喀什中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穩步提升,教學質量也“水漲船高”。
“組團式”支教助力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
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塔合曼小學如今已是當地群眾公認的好學校。而這所距離縣城32公里的小學,曾長期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
深圳福田教育部門直面痛點,組織該區福民小學、園嶺外國語小學等5所學校與塔合曼小學手拉手結對,相繼選派多名優秀教育管理者和名師,為學校配強教育管理和教學團隊。
支教團精準把脈開方,提升該校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管理、課堂教學等。多方合力下,塔合曼小學從原來的一至三年級124名學生增至一至六年級371名學生,配套幼兒園另有171名幼兒。
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那佳說,為助力喀什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廣東支教團援疆工作從“分散式”轉向“組團式”,集中資源重點幫扶疏附二中、伽師二小、第三師四十一團學校等“種子”學校。廣東支教團選派理念先進、教學管理經驗豐富的優秀教育管理、教學人員,擔任“種子”學校主要領導和管理、教學骨干,將學校打造成引領帶動受援地教育發展的“龍頭”。其中僅廣州支教團,就向疏附二中選派了1名校長、2名副校長、4名中層干部等45名支教教師。
曾經,伽師縣中職學校面臨專業少、校企對接不緊等諸多困難。佛山華材職校原黨委書記胡大強來到新疆后,引來佛山9所職校對口幫扶該校9個專業,推行“校企一體,產教融合”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伽師縣中職學校辦學質量、畢業生就業率快速躍升,成為喀什職校“領頭羊”之一。該校在2018年新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表現搶眼,榮獲7個一等獎、7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
為在喀什職教領域打造“種子學校”,從2014年起,廣東支教團選派省內25所職業院校的優秀管理、教學人員,支援喀什6所職業學校。前方職教支教團成員積極落地,后方學校做好服務支撐。喀什6所職校培養能力大幅增強,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6.7%。
教研助力破解“卡脖子”難題
在廣州支教團團長、廣州市教研院院長助理劉金軍指導下,疏附二中教師趙偉學會了用教研思路梳理、破解日常教學問題。他和劉金軍共同寫了一篇學術論文,深入研討如何以人物故事創設情境,提高歷史教學的縱深度。
景李虎介紹,教科研曾是受援地教育短板,廣東省針對性地實施師資“園藝”計劃,借助教研這一利器,助力受援地學校突破教育教學的“卡脖子”難題。
前不久,東莞支教團策劃組織了喀什片區區域教研首屆賽課活動,通過送教、送課、送教研,推進受援地以研促教、以研興校。廣東支教團組建了8個教研團隊,對受援地教研人員、教師加強專業培訓,協助建立教研機制和平臺。這些措施激活了受援地學校教科研改革、教學管理理念創新的“春水”,目前已涌現出45項教研教學成果。
支教團還引導當地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構建學生個性化發展平臺。在廣州援疆教師指導下,舞獅成了疏附縣明德小學“金字招牌”之一,舞獅隊常在當地春晚等重大活動中亮相。目前,廣州支教團已幫當地中小學組建8支舞獅隊、2個花樣跳繩團。
廣東援疆教師與學生共成長,正如廣州援疆教師王滟娜在給學生的信里寫道:“謝謝你們,我的孩子們!在我們交匯的時空里散發如此耀眼的光芒,教會我愛與成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07月20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