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浩小學坐落在四川省大渡河邊上的一個彝族鄉,明亮寬敞的教室,干凈舒適的宿舍,標準的美術室、圖書室和實驗室,曾經讓農村孩子羨慕不已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真真切切地出現在鯉魚浩小學的校園內。
鯉魚浩小學的變化是“全面改薄”的一個縮影。2013年以來,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先后啟動實施了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以下簡稱“全面改薄”)、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以下簡稱“能力提升”),持續改善學校教書育人環境,助力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讓農村地區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樣,享受到公平有質量的教育,一樣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最美的地方是學校
在位于半山腰的四川省樂山市金河鎮小學,五年級教室里,教師正在上《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屏幕上播放著紅軍過草地的視頻,師生間互動精彩?!拔以谏絽^從教20多年了,以前憑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就把一堂課給教了。現在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把許多知識串聯起來,甚至可以給孩子一些情景再現,學習效果更好了。”這位語文教師說。
5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專項補助資金1699億元,帶動地方投入3700多億元,全國新建改擴建校舍2.21億平方米、體育運動場地2.1億平方米,購置各類教學儀器3.01億臺件套、生活設施1824萬臺件套,全國99.8%的義務教育學校達到“20條底線”要求,這一組組數據彰顯了“全面改薄”工作的成效,見證了學校辦學條件的巨大變遷。
從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到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再到“全面改薄”工程,成效已經顯現,學校成為最安全、最美麗的地方。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網絡問卷調查980萬人次,對“全面改薄”的綜合滿意度在88%以上。作為第三方,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進行了密切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全面改薄”5年規劃科學細致,建立了科學規范的問責機制,構建了精干高效的管理模式,貧困地區學校和學生廣泛受益。
為教育現代化奠基
5年多來,“全面改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極大改善,但是隨著城鎮化進程及人口流動加快,義務教育學校建設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是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依然嚴峻,嚴重制約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二是一些鄉鎮學校寄宿條件還比較簡陋,隨著學校布局調整,農村小學向鄉鎮集中,初中向中心鎮和縣城集中,學校服務半徑不斷擴大,學生寄宿需求還將逐年增長。三是全國現有鄉村小規模學校11萬所,這些學校點多、面廣、辦學條件較差,學校寬帶網絡教學環境和信息化資源明顯不足,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最短板和最薄弱環節,關乎教育公平的底線。
為進一步鞏固“全面改薄”工作成果,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實現與“精準脫貧”和“全面小康”的無縫對接,2019年7月,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見》,再用兩年時間,集中解決學校辦學條件方面的突出瓶頸問題,為2020年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奠定堅實基礎。
《意見》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問題精準發力,強化了具體解決措施,明確了2019—2020年的重點工作任務。一是消除城鎮學校大班額。平均班額超過國家限額標準即整體教育資源不足地區,應以發展為主,在城鎮、城鄉接合部新建、改擴建必要的學校,有序擴大學位供給。平均班額低于國家標準的區縣,應以改革為主,引導生源合理流動。二是加強“兩類學校”建設。要求各地立足具體情況,優化農村教育規劃布局,從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推進學?;A設施建設和教學裝備配備,補齊“兩類學?!鞭k學條件短板,按照標準為邊遠艱苦地區“兩類學?!苯處熃ㄔO必要的周轉宿舍,切實解決教師后顧之憂。三是提升農村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要求各地按照“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要求,充分利用光纖、雙向寬帶衛星等,加快實現農村學校寬帶網絡全覆蓋。
向“三區三州”傾斜
為提高“能力提升”工作實施的計劃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教育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各地科學研判本地區人口分布、城鎮化進程和學齡人口流動變化趨勢,建立健全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源變化動態監測機制,妥善處理好學生就近上學與接受良好教育的關系,不得盲目建設城鎮學校和撤并鄉村學校。
教育部今年2月份印發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進一步做好農村義務教育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在8月底前以縣為單位制訂完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專項規劃,目前全國已基本完成了新一輪的布局專項規劃。對于撤并后的閑置校園校舍,教育部已部署開展全面普查,指導各地做好綜合利用工作,避免閑置浪費。
在已有資金的基礎上,中央財政2019—2020年通過安排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補助資金,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東部部分困難地區。中央財政每年約安排300億元補助資金、170億元長效機制資金,國家發展改革委每年約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70億元。各地可以結合實際,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統籌這540多億元中央資金用于本省義務教育學校建設。與以往教育工程項目相比,中央財政在分配資金時,既注重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也重視對工作成績顯著省份的獎勵。對教育基礎薄弱、工作任務重的省份特別是“三區三州”地區給予了重點傾斜支持,對教育脫貧攻堅、前期化解大班額力度大的省份給予了獎勵,既為現實困難大的省份托底,也鼓勵工作力度大的省份加大干勁,形成干事創業的良好工作氛圍。
《中國教育報》2019年09月26日第1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