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的雞蛋殼上能刻出京劇臉譜和漢字嗎?記者日前在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實踐技能訓練實驗課上見到了這項絕活。只見口腔醫學生們小心翼翼地用牙科專用鉆頭一點一點磨掉黃色蛋殼,白白的內膜逐漸顯露出臉譜的模樣,一個半小時后,一件件刻有臉譜和漢字的藝術品完成了。
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基礎醫學系主任劉來奎告訴記者,與一般鉆刻不同,這樣的鉆刻需要全程在鏡像訓練裝置中完成。“在臨床治療中,醫生通過口鏡觀察牙齒的鏡像來開展治療,因此這種練習對提升學生就業后的崗位勝任力有重要作用。”
提升學生的崗位勝任力——這是南醫大口腔醫學院近年來孜孜以求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2017年開始,學院嘗試與南京藝術學院合作,聘請南藝專業教師講授攝影、雕塑、工藝鍛造、繪畫、書法鑒賞等藝術美學課程。2018年,學院開設“口腔藝術美學理論與實踐”必修課程,并組織醫藝融合創新作品展。“口腔醫學是一門醫學專業知識與藝術審美密切結合的學科,新時代對口腔醫師的美學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口腔醫學院教學辦副主任張瑋說,“只有具備了較高審美水平的學生,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牙醫。”
除訓練醫學生們在生雞蛋上鉆刻外,口腔醫學院還開設了十字繡、剪紙、黏土雕塑、粉筆和石膏牙雕刻等與口腔臨床操作技能相關的藝術美學實踐課程。周薇娜是該學院青年教師,也是南醫大校友。她告訴記者,她上大三時才接觸口腔治療實踐操作,現在學院將醫學與藝術教學相融合,將實訓課程提前,這對學生以后的專業發展具有很大的好處。
“我們大二的時候就接觸了藝術美學課程,這對我們專業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比如在口腔治療過程中,牙齒笑線的位置、假牙色澤的對比等,都需要美學素養的支撐。”口腔醫學院學生吳桐說。
“醫藝融合創新教育是探索美學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方向,南醫大努力下好醫藝融合創新教育的‘先手棋’。”南醫大口腔醫學院副院長嚴斌表示,學院將大力建設醫藝融合創新課程教師團隊,實踐多元醫藝融合創新教學模式,形成具有南醫大口腔醫學院特色的醫藝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并推廣。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14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