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最偏僻的一所農村學校,近800名師生高唱國歌,傾聽“國旗下講話”,學校一派盎然生機,師生以一種嶄新的面貌迎接學校新紀元的到來。這所學校就是岳麓區博才雨敞坪學校。
這所由4所鄉村學校合并而成的學校,今年5月正式交由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全面托管。短短數月,學校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吸引了曾經舍近求遠在異地求學的眾多學子前來就讀。
短短幾個月,是什么讓曾經的鄉村中學重新煥發生機?這源于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先進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實施和呈現。岳麓教育秉承“一體化發展,均衡發展,合作發展”的理念,實現城鄉教育“同頻共振,均衡發展”的目標,讓每個農村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成為了現實。
岳麓區教育局局長李鴻對記者說:“師大附中博才人已經習慣了創業與挑戰。”托管雨敞坪學校正是附中博才人勇于創業的集中體現。
創業即創新。
10年前,省示范性高中、湖南師大附中牽手岳麓區,共建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10年間,從城市北郊的70余畝荒地,到三校七地、城鄉一體的區內基礎教育集團;從72名教師、1008名學生,到萬余名師生的大家庭;從傳承附中血脈,到創出博才基因……“創業即創新”這一思想,經過10年沉淀,浸透在每個博才人的骨子里。10年,一所學校牽手一個區,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探索出了這樣一條創業與創新交互推進的“區校合作”辦學路。
“教育要不斷創新,創新就是朝著積極方向的改變”,這是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首任校長周望城在建校之初提出的觀點,為學校創業與發展定下了“雙創”基調之先聲。自此,創業創新成為學校的固有基因和堅定前行的不竭動力。
5年前,學校二次創業、首次擴容的學士校區剛剛啟用。學士校區面臨地處城郊、學生多、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等種種困難,陷入發展困境。如何克服困難,擺脫困境?“創業即創新”這一思路為新校區打開局面尋找到了出路。
當時學校正在探索分層走班制教學,學士校區的生源特點,恰好滿足分層教學的部分條件。在與學士校區一線教師研討交流后,分層走班教學正式在該校區啟動。這在當時長沙的初中里,尚不多見。
幾年實施下來,“1+X”走班教學模式、近200門校本分類選修課程……當“教改”這一創新與“新校建設”這一創業結合在一起,博才式“雙創”再次發揮作用,探索出了一條“新建學校快速發展”的路徑。
也正是這種“雙創”,為區校合作從單一校到集團化發展,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快速、高效奠定了堅實基礎。
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的第二個五年規劃期間,幾乎每年秋天都有新校區開學:2016年,作為公辦體制的補充,民辦博才培圣學校由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托管;2017年,全面接管長沙市第十九中學;2018年,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進駐梅溪湖;2019年,學校托管博才雨敞坪學校,同年秋,全面接管占地122畝、總投資3億多元的附中博才湘江校區。
每新開一處校區,就是一次“拓荒”。
“我已參加了兩次‘拓荒’。”今年9月,剛從學士校區調往湘江校區,在課程與教學處從事教輔工作的陳樺說。作為見證人和參與者,陳樺既看到了分層走班制教學帶來的新變化,更看到了“幸福教室”這一不斷改進的德育創新項目,給每一所學校帶來的改變。
高中部學生著漢服登場,展示具有班級幸福文化內涵的創意節目,然后向初中部學弟學妹們發出“幸福邀約”,邀請他們來博才高中一起幸福成長。接著,師生、家長代表發表幸福感言。最后,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校長許小平為班級授予“幸福教室”牌匾,并與全班學生一道在校園種下“幸福樹”。
這是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梅溪湖校區高中部1702班“幸福教室”創建展示活動的全過程,也是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教育集團內眾多“幸福教室”創建活動的縮影。
10年里,借助創新的力量、創業的力度,“幸福教室”德育項目一直在不斷豐富著內涵——要師生、家長全程共同參與;要獲“幸福教室”榮譽的班級自我管理能力與周評積分必須居于年級前列;要有強烈的儀式感,由校長在周會時將“幸福教室”的牌匾授予班級……
“幸福教室”的創建展示過程,是師生合作、家校合作,凝心聚力、追逐幸福的過程,更是創業與創新交互推進的博才式“雙創”在德育領域的展示。
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黨總支書記李新宇說:“學校辦學10年了,已成為一所有文化底蘊、有儀式感、有溫度,師生幸福感很強的學校,它形成的精神氣度和課程魅力,影響并帶動了一大批學校的發展。”
許小平說,學校創業一直堅持與教育創新同行,10年“雙創式”集團化發展,為探索“區校合作”、盤活區域資源、革新管理模式、助力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等做出了積極嘗試。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25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