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作為千年古城和第10個國家級新區,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廣博的物質資源。2020年,全區113所中小學與大連大學博物館、大連奇幻藝術體驗館等32個場館組成協同育人“教聯體”,充分匯聚和利用社會資源,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在成立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小組、出臺館校協同育人政策相關文件的基礎上,金普新區結合本區場館特點和優勢,研發了立足本地學情的“五育”課程。如遵循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需求,對接中小學教材,采用拉斯韋爾“5W”模式,創建德智體美勞五大模塊近百門課程。突破傳統課堂的時空局限,構建了立體多樣的“五育”課程矩陣。另外積極開展基于場館的生動教學。部分中小學建立了場館實訓基地,教師可以將課堂開在場館第一線,實現教學空間的拓展、資源的整合與教學方式的創新。同時建立數字場館,利用“掃碼聽、隨時看”等虛擬體驗方式,將場館資源“搬”至課堂,方便教師開展融入場館內容的跨學科學習和探究。
金普新區在師資建設方面也開展了不少切實的工作。一是雙向流動,實行館校師資優勢互補。每學期有200多名場館教育人員走進校園組建工作坊,開設“五育”校本課程,同時有近千名教師到場館開展研習或做短期培訓。館校雙方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有效滿足了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與成長需求。二是同頻共振,打造雙師成長共同體。各中小學與場館簽訂教師成長合作協議。邀請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遼寧師范大學等單位的學者、教師等組成專家團隊,定期開展聯合教研、雙師課堂等活動,實現了學校教育與場館資源的深度融合。
金普新區還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創新館校協同育人實踐路徑。如根據全區場館分布與主題類別,開發了“勞育”金色線路、“科技”藍色線路、“傳統文化”紫色線路等七彩研學活動。各場館立足自身獨特優勢,與各中小學一起組織歷史類、科技類、勞動類等系列活動,如毛澤東歷史珍藏館的“毛澤東詩詞大會”、蠟像館的“彩色泥塑”大賽、生命奧秘博物館的蝴蝶變化繪畫展等活動,都受到中小學生的歡迎。
在“聯家庭”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效增強了協同育人合力。一是讓場館成為親子陪伴的好去處。定期免費向家庭開放“教聯體”場館,組織學生家庭參加志愿服務、手工技能等各種實踐活動,營造良好親子關系。二是讓家長成為協同育人的“合伙人”。館校“教聯體”以“全社會全體總動員、全媒體全域共傳播”為方向,構建“1+1+1>3”的一站式協同育人治理模式。部分場館運用自身優勢,聯動高校、社區等與學校共建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導課程和服務體系。5年中,區圖書館、童麗宮等場館推出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和親子活動260余場,受益者近6萬人。
在館校的共同努力下,雙方攜手取得了顯著的育人效果,同時也各自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一是以館興校,學校找到了創新發展的突破口。如春華小學在區圖書館協助下創建了“文心書軒”,定期邀請知名作家開展講座交流,促進了學校的“書香校園”建設和特色發展。二是以校助力,場館找到了發展的切入點。如開發區圖書館以《金普英雄故事》為載體,組織“紅色故事會”等線上活動,累計訪問與參與人次超過66萬,此成果還獲得了遼寧省圖書館學會學術年會一等獎。近期,在遼寧省教育廳、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公布的全省首批免費開放的研學實踐活動場館中,金普新區的4個場館榜上有名。在館校協同育人“教聯體”共建中,學校與場館實現了美美與共的雙贏局面。
(作者單位: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教育局)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28日 第0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