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奠定孩子人生幸福底色的體驗和經歷,才是假期最重要的價值。與其上補習班打知識基礎,不如讓孩子利用假期“停靠加油”,去看、去玩、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暑假結束,新學期開始。一位家長朋友告訴我:孩子暑假沒怎么休息,“上學期成績不怎么好,假期上了好幾個培訓班,希望這學期成績能趕上來”。
另一位家長朋友晚上9點多發微信說:孩子這會兒正趕作業呢。“假期去外地玩兒了,走哪兒都帶著作業,但一點沒做,明天要開學了,才想起趕作業。”
國慶節又要到了。孩子的假期該怎么過,是一個不斷引發家長討論的老話題。有人鼓勵“暑假是實現彎道超車的良機”,也有人堅持“假期就該讓孩子真正放假”。
上面這兩位都是小學生家長,第一位家長寄希望于孩子趁別人休息時加緊學習,實現“彎道超車”。這樣做的家長不少,但是大家都搶跑、補習,“超車”也不容易實現。假期、假期,孩子卻在繼續上補習班,甚至比每天上學還累,假期也就變“假”了。
第二位家長的煩惱同樣普遍:本想讓孩子假期放松,可是孩子光顧著玩兒、開學前熬夜趕作業的情況,又很容易讓家長的初心動搖。曾有中學生家長向我訴苦,很后悔在孩子小學階段太放松了,中學來不及補了。
小學是為中學打基礎的,這沒錯。但并不意味著小學階段就要多學、苦學,不要以為讓孩子整天的時間排得滿滿的,成天在學習就是為了孩子好。小學生家長更需要關心的是,怎么幫孩子形成習慣、激發興趣。與其上補習班打知識基礎,不如讓孩子利用假期“停靠加油”,打好性格發展、熱愛生活的基礎。我們該怎么看待假期?想給家長提4點建議:
一是要允許孩子在假期多休息,讓他們美美地睡好、吃好,痛痛快快地玩兒好。這才是假期的本意。我們小時候特別盼望放假,因為那是真假期,現在很多孩子對放假無感,因為假期是假的:學校放假了,家里不給“放假”。
幸福的一生需要具有發現和感受樂趣的能力。讓小孩子對假期充滿期待,覺得好玩兒、有意思,他才會慢慢感受到生活有光、有暖、有滋味、有樂趣。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精神上“皮實”一點兒,不要那么脆弱,少出現心理疾病,假期里就要讓他們美美地放松、痛痛快快地玩兒好。
家長工作之余尚且要休息,更何況孩子呢。教育不是要塞滿孩子所有的時間,而是要留給孩子成長的縫隙,要有適當“留白”。
二是盡量給孩子多開幾扇“窗”,讓他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假期,要帶孩子走出校園、家庭,走出自己熟悉的身邊環境。可以帶孩子出門旅行,開闊視野,也可以走走親戚,讓孩子了解不同家庭不一樣的生活,結識更多小伙伴,也很好;或者去附近的集市、公園轉一轉,也可以帶孩子去爬山、看水。有個孩子和媽媽回到了鄉下老家,幫助干了農活兒,認識了不少動植物,交到了新朋友,還去參觀了鄉下小伙伴的村校——這樣的經歷,何其珍貴。
孩子們是在一點點了解世界中慢慢認識自我、認識社會的。關著門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開“窗”,讓孩子看到世界之大、感受到世界之美,他才會真正愛上這個世界。
三是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小孩子有很多愛好,但平時要上學,沒有時間做。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名四年級小朋友,暑假用AI制作了一部科幻“大片”,盡管只有短短的七八分鐘時長,但其想象力和畫面的視覺沖擊力令人驚嘆。孩子媽媽說,他整個暑假樂此不疲,自學AI、自編故事,常常連大人喊吃飯都聽不見。
假期,是孩子培育好奇心、創造力和興趣愛好的好時機。很多家長很苦惱,覺得孩子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賽道,其實,只要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著做著,孩子擅長什么就表現出來了,適合他的賽道也就出現了。
四是利用假期進一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幼兒園、小學階段是父母與孩子最容易建立親密感情的階段,值得每位家長珍惜。假期增加了家長與孩子的共處時間,在陪伴中,家長也不斷面對新挑戰:孩子玩游戲、不愛讀書、不寫作業……怎么體現信任、尊重與支持?要孩子讀書,家長自己讀不讀?要孩子放下電子產品,家長自己能不能放下?假期,正是家長言傳身教、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好機會。
有學者提出,對孩子而言,“PDF時間”(playtime、downtime、familytime)最重要,分別指玩耍、發呆、家庭時間,假期正好可以給孩子多多的“PDF時間”,讓孩子從在校學習的節奏中跳出來,歇一歇、緩一緩,變一變節奏,這就是“停靠加油”。經歷了“停靠加油”的孩子,后勁足、自我規劃和發展能力強,未來的發展會更好。那些奠定孩子人生幸福底色的體驗和經歷,才是假期最重要的價值。
(作者系本報編審)
《中國教育報》2025年09月28日 第0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