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陽光實驗學校,我潛心致力于“潮人陽光育人特色辦學模式”的研究。取陽光照耀萬物、給予能量、無窮無盡、無私奉獻、公平公正、朝氣蓬勃、生生不息之意,這一研究旨在構建“內在能激發生命活力、釋放正能量,外在能哺育學生生命陽光幸福成長”的教育模式。“潮”代表水,光普照萬物;“潮人”意指引領時代潮流,當然也代表著扎根于潮州大地的文化。
我們的“七彩課程”包括:紅色——積極樂觀“心”課程;黃色——仁德守信“德”課程;藍色——善學樂創“創”課程;綠色——和諧共生“美”課程;青色——修身雅致“雅”課程;橙色——健美健體“力”課程;紫色——多才多藝“藝”課程。
“七彩課程”的建設被融入學校文化環境、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及綜合實踐活動之中,七彩元素伴隨著每個學子的學習成長。我們將之融入陽光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之中,從建設七彩文化走廊、七彩文化墻、七彩文化陣地和七色光文化標志入手,讓學生處處感受七彩的教育魅力;將之融入班級多元積極文化特色建設之中,形成一級一顏色一主題、一班一品味陣勢,讓班級文化建設插上七彩光的翅膀,多姿多彩、張揚個性。
在融的過程中,我們拓展出七彩校本項目課程。如紅色“心”課程與語文學科教學相融合,帶來中學的課前創意5分鐘名著“微劇場”進課堂、“課前3分鐘古今中外名著微演講”,小學的“課前2分鐘金色小喇叭”微見聞介紹及名人故事、時政熱點廣播。同時,我們的陽光閱讀咖啡書屋,每周一節名著閱讀指導課,每月一次名著經典讀書推介會,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樂做勤思好學、樂觀向上、自強不息的陽光少年。“紅色”課程中的創意勵志研學,開設講名人故事與英雄人物故事、唱紅歌、探尋紅色之旅等紅色活動課程。
再如藍色科技創新“創”課程,引進“STEAM”課程,每周2—3學時,加強數學、工程和計算機等綜合課程學習,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開展“1+X”及三創”即創客、創新、創享主題教育活動,先后開發了“小科學”“小實驗”“創一創,我是潮藝小巧手”等富有時代科技創意文化和潮人文化特質的課程,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素養。我們還組織了“陽光巧手”項目課程開發,把潮州工藝如潮繡、手拉壺、陶藝等傳統工藝引進七彩課程,既傳承潮州傳統工藝制作,又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樂于創新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我們的綠色“美”課程,培植人與自然和美相處的情懷。綠色課程開發與綠色環保教育結合起來,“四個一”的綠美行動經常在學校開展,即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和一粒米。為培養學生關注環境的綠色健康素養,一系列“變廢為寶”“全球氣候變暖”的綠色伴我行活動引領著學生的成長。
“融”出的校本紫色“藝”課程與“藝美勞”課程相結合,培育學生多才多藝。學校推行“五個一”特藝課程學習,即一手好字、一項體育運動愛好、掌握一種器樂、擁有一門特長和一項勞技。個人才藝課程選修,設計了微劇表演、校園小歌手、小小書法家、小小武術家、小小畫家、籃球迷、小小舞蹈家、經典誦讀、巧巧手、象棋小能手、快樂閱讀者等十多門特色課程,打造出“七彩陽光”社團,讓每個孩子學有所成,體驗成功。學校還開發了“做一做,我是小廚師”“潮州美食甲天下”等潮菜烹調制作讀本,每學期組織一次“我是小廚師”大比拼、環球美食節烹調小能手比賽,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感,鍛造一雙會勞動、會創造幸福生活的手。
(作者系廣東省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陽光實驗學校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27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