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風雨兼程,70年春華秋實。新中國70年語文教育改革發展波瀾壯闊,成為新中國教育史冊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近日,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語文教育研究所主辦的新中國70年語文教育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涂清云、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劉勇教授、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林崇德、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李宇明、浙江師范大學教授顧之川等嘉賓,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200余位語文學科專家、教研員和一線語文教師,共同圍繞新中國70年語文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師教育、教學改革、考試改革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為語文教育發展獻計獻策。
劉勇充滿深情地說:“語文教育是北師大人的神圣使命。北師大文學院有著深厚的語文教育傳統,鐘敬文、啟功、郭預衡、童慶炳等先生都不約而同地、深切地關注著語文教育的重要問題。”他認為,語文教育是培養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環節,也是任何一個教育工作者天然的使命。當前教育發展的新趨勢,要求我們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我們要用更加宏闊、開放、包容的眼光開辟新路徑,建設研究型、綜合型的語文教育研究平臺,這是新時代留給我們的新課題。
作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制組負責人,林崇德說,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芭囵B學生人文底蘊與科學精神的關鍵是思維教學,教師是課程與教材的使用者、主導者、創新者,培養思維能力是中小學課程與教材編寫、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關注點與發展點?!?/P>
“學生喜歡語文課,語文課才能生機勃勃,語文教學才能騰飛。”北京四中特級教師顧德希分享了多年來的實踐和思考,他說,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能提升學習成就感。語文教學應該多種方式并舉,用“任務引領、多元自學”的方式,把自主性的學習納入語文教學中來,優化語文教學生態,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潘新和梳理了新中國70年來寫作教育從無到有(前30年)、從有到優(后40年)的發展歷程,如今處于從優到強的趨勢中,并提出了寫作教育的一些缺失,希望在調動學生寫作興趣、提高“語用”認知、重視傳統母語教育等方面進一步努力。在他看來,寫作教育重在“養”人。“有德者必有言”,“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以“立人以立言”為本,“本立而道生”,立足本、道,寫作教育必將欣欣向榮。
“閱讀教學的重心是‘閱讀’,但偏偏缺失閱讀。”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偉認為,當前的閱讀教學最為薄弱的是閱讀本體問題的聚焦和研究,幾乎沒有對閱讀教學中的“閱讀”之獨特內涵、價值的研究。
黃偉呼喚語文教師要遵循閱讀規律,歷練閱讀過程的閱讀教學?!伴喿x的根本追求是理解,其最高境界是轉化和運用。閱讀教學是教學閱讀,只有學會了閱讀,才能有效形成相關的語文素養,也只有學會閱讀才是獲得永續發展的能力?!?/P>
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教授表示,北京師范大學作為我國師范教育的領頭羊,理應擔當語文教育研究之重責,大家對語文教育懷有赤子般的情懷,把語文教育視為自己的生命?!跋M员敬螘h為起點,堅守樹人為本、立德為重、踐行為要的理念,使語文課程更好地體現教育教學規律、語言學習規律和人的成長規律。”
《中國教育報》2019年12月16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