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E政錄
本報訊(記者 楊詠梅 趙彩俠)5月22日,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通過視頻連線,做客中國教育報刊社“兩會E政錄”,為學生居家學習期間的親子關系緊張問題把脈問診。
在疫情帶來的超長假期里,有些家長不能適應、身心俱疲,有些家長甚至發出“再不開學大人就要瘋了”的感慨。是疫情讓孩子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集中暴露?唐江澎不認可這樣的說法。他認為居家線上學習使得學校生活和課程的豐富性被大大壓縮,大容量、快節奏的課堂教學方式,課堂互動交流難以實現,這一系列因素疊加起來,學生剛開始時還能吃得消,時間長了,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另外,成年人都無法忍受長時間單一的學習方式,更不用說孩子了,家長要用正常的心態看待孩子的狀態。”
唐江澎提到他在學校做的一個調研,發現有百分之十幾的高中生與母親溝通時存在一些障礙,“說不到一塊去”“任何話題,我媽不超過三步就能拐到學習上”。他認為,當親子溝通話題長期集中在學習上,溝通語境的單一性,把人與人之間本來很豐富的情感因素過濾掉了,自然不利于親子關系的建立。
因此,唐江澎建議,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家長要控制自己的表達欲望,豐富親子之間的話題語境,不能只盯著孩子“課認真聽了沒”“作業認真做了沒”。他認為親子溝通的最高原則,就是堅持“效果導向”的話語傳遞。“家長要思考,自己的表達是否有效。如果無效,就千萬不要再說了。叨叨嘴習慣了,很容易變成只顧自己表達情緒以及單向度的話語傳遞,引起孩子反感。”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家庭教育方法也應當是獨特的。一種教育方法,放在這個孩子身上可能有效,但放在另一個孩子身上,就可能會一團糟。”唐江澎舉例說,有家長認為“要讓孩子好好學習,就不能給他好臉”,甚至孩子有一次考不及格家長直接就把書包扔到了河里。這是一種很危險的方法,并不適用于所有孩子。“親子關系出現矛盾時,家長最應該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順著天性去找解決辦法,而不是逼著孩子達到父母定的成功標準。”
“教育的目的是要讓人更優秀,但這種優秀是以人格優秀為前提的。”唐江澎引用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指出所有偉大的人格,都包含4個方面,恰好對應了孩子體、德、智、美的全面發展。第一是活力,精神狀態飽滿,臉上充滿了微笑,天天能堅持鍛煉身體;第二是基于仁慈的勇敢,有仁愛的底線,并能發展為道德上的力量;第三是智慧,體現為面對具體問題能找到解決辦法的靈活度,而不是只會死記硬背;第四是敏感,對美有一種敏銳的感受力、體驗力,有豐富飽滿的情感。“而這些,都是在家庭生活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最后,唐江澎提醒今年參加中考、高考的學生家長,疫情對孩子考前心理狀態的影響,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放下包袱、調整節奏、充滿自信地迎接考試。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24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